朱棣有赫赫战功,为什么朱元璋没将皇位传给他?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提起明朝,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朱元璋,这个从事过放牛、和尚、乞丐等多种职业的穷小子,通过战争赶走了元朝统治者,当上了皇帝。作为民间流传故事很多的皇帝,朱元璋的一生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熟知,不仅是他,连同他身边的大脚马皇后,谋士刘伯温都笼罩在玄学中。而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同样是功勋彪炳的帝王,却是靠着战争从建文帝朱允炆手中抢了皇位,为何没有直接得到朱元璋传位?
如果从历史进程来看,朱元璋在位时,朱棣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朱棣的大哥朱标是嫡传长子,跟着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朱元璋身边的战将与谋臣都十分信任他,性格敦厚、温和,是十分合适的继承者,而这个时候的朱棣尚年幼,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子女,年仅十岁的朱棣受封燕王,驻守北方门户。
如果朱标不死,也许一切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在朱元璋身体还硬朗时,皇太子朱标在一次外出中感染了风寒,不幸病故,这一下打破了朱元璋的谋划。而彼时的朱棣再一次进入朱元璋的视野,朱棣在朱元璋的安排中娶了开国大将徐达的女儿,与自己的岳父一起抵抗残存的北元势力。
后来徐达病死,朱棣一人承担北方军务,洪武二十三年,残元势力南下,朱棣与晋王朱㭎一同迎战,晋王怯敌,朱棣独自迎战,大胜,同样是打仗起家的朱元璋非常开心,觉得皇室后继有人。朱标死后,朱元璋悲痛欲绝,但是依旧需要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也曾经和大臣们商议,立朱棣为太子,因为二子、三子都尚在,直接立四儿子为太子于理不合,而皇孙朱允炆已经年长,可以立为太子了。
之后几年,秦王、晋王相继离世,理论上来说朱棣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但是朱允炆做太子已经有些年头,虽然性情悲悯软弱,但是并无过错,贸然废立对国家无益,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个最适合做皇帝,最有政治手段与军事天赋的四子朱棣,就在朱元璋的犹豫中,在礼仪的约束中,离皇位越来越远。
如果只是如此,朱棣也许穷极一生都只能看着自己的侄子坐在皇位上,削藩给了朱棣更进一步的机会。从后面的战争来看,朱允炆并不想赶尽杀绝,只想收拢藩王权力,但是朱棣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一番装疯卖傻之后骗过了建文帝派来的使者,但是他的军队依然被建文帝调走了。在他走投无路时碰到了黑衣和尚姚广孝,一番商议之后,朱棣决定搏一搏。
以八百壮士起家,打着“靖难”的口号,朱棣从燕地向南京进发,而为了给后代铺路的朱元璋已经将朝中的能打的武将杀得七七八八了,只剩下一群能力微弱的后辈,朱棣是依靠着与北方蒙古人的征战积累的军事经验,把李景隆之流打得丢盔弃甲,加上建文帝多有留手,不想把藩王逼得太急,也毕竟是自己的亲叔叔,名声不好,所以屡败屡战,朱棣的大军一路杀到南京城下。
李景隆开城投降,建文帝或死或逃,至今成谜。朱棣在自己的人生迎来第42个年头的时候,终于坐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位置,他打跑了自己的亲侄子,做了明帝国的皇帝,但是一些忠于明朝的大臣并不服他,认为他名不正言不顺,靠着武力强取豪夺,这其中最著名的是方孝孺,名仕方孝孺也因此被“夷十族”,从而名传千古。
在朱棣登基的那几年,整日灾祸不断,不是天灾就是人祸,隔三差五还有人造反,大臣都议论是德不配位,就连朱棣自己都有所畏惧,但是随着后来的发展,社会逐渐安定,明成祖几次北伐异族,南边开通航运,郑和下西洋,夺回南部海域的控制权,明朝的威望达到顶峰,永乐大帝的名声也传遍四方,很少有人再提起这件事。
笔者以为,在受到封建礼教压迫的封建时代,统治集团内部是受压迫最深,同时也是最有勇气去推翻这种压迫的力量,如同朱棣、李世民,有才但是没有嫡长子的命,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