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终前下令处死樊哙,樊哙的家人后来结局如何?
樊哙乃是刘邦同乡,是最早跟随刘邦起兵的绝对嫡系,甚至还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然而当刘邦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平定英布叛乱归来后,却在临终之际命令陈平和周勃杀掉樊哙。那么,刘邦为何要下令处死樊哙,而樊哙的最终命运又是如何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为确保刘盈能够坐稳皇位,刘邦晚年可谓费尽心思
刘盈作为刘邦的嫡长子,本是西汉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然而由于其性格太过仁弱,在西汉初年复杂的环境中,却很难坐稳皇位。为此,刘邦曾一度打算易储,但当易储计划失败之后,刘邦为了刘氏江山,只能想尽办法为刘盈铺平道路。
由于刘盈的性格问题,无论是面对朝中的开国功臣,还是面对外部诸多的异姓、同姓诸侯王,都极容易形成“主弱臣强”的局面,而无法坐稳皇位。在皇帝仁弱的情况下,想要确保皇位稳固,便必须确保朝廷势力平衡,因此吕后的重要性便体现了出来。
吕后在易储事件中,体现出了极强的政治手腕,而在之后处理异姓王之时,则又体现出了其心狠手辣的一面。作为刘盈的生母,颇有才智而又手段强硬的吕后,无疑可以成为刘盈的一大助力,完全可以帮助其稳固皇位,这也是刘邦明知吕后心狠手辣,不仅将其留下,而且还允许其参与朝政的重要原因。通过称帝后的一系列精心布局,刘邦最终实现了“朝中内廷、外廷相互牵制,外有刘氏诸王为屏障”的平衡局面。
不过,刘邦虽然希望吕雉帮助刘盈坐稳皇位,却又不愿意吕氏集团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刘氏江山。于是,刘邦虽然明知贯高刺杀自己与赵王张敖无关,但还是将其废为了宣平侯,原因便在于他的妻子是鲁元公主。解决了诸侯王问题后,刘邦还必须解除吕氏的军权。
刘邦为何要下令处死樊哙,只是源于樊哙的吕氏烙印
吕后虽是一介女流,但其家族在西汉初期的势力却不可小觑,吕雉家族大概率为原齐国贵族后裔,且在当地拥有极高的声望,否则不会在刘邦刚刚发动起义之后,吕雉的兄长便在山东单父发动了起义,并在之后协助刘邦推翻了秦王朝,并赢得了与项羽的战争。
由于长期征战,西汉功臣之中有不少都带有明显的吕氏烙印,仅被明确标识为吕泽部下的,便有阳都侯丁复、曲成侯蛊逢(《汉书》作虫达)、都昌侯朱轸、阳夏侯陈豨、东武侯郭蒙、信武侯靳歙、阳陵侯傅宽、阿陵顷侯郭亭、博成侯冯无择、成陶侯周信等人,其中丁复、蛊逢等更是位列十八功侯。
根据《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的记载,樊哙领兵出征之后,行军速度极为缓慢,面对这种反常的现象,当时便有人对刘邦说,“樊哙跟吕后串通,想要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皇上可要加以提防啊!”正是由此,引起了刘邦对樊哙的猜忌。
樊哙虽然是最早跟随刘邦的嫡系,但他的妻子却是吕雉的亲妹妹吕嬃,身上带有明显的吕氏标签,一旦自己去世,谁也不敢保证樊哙是否会彻底倒向吕雉。作为一位帝王,刘邦临终之前最为重要之事,便是确保刘盈能够顺利继位,在此期间根本不允许出一点纰漏。
为了彻底杜绝吕氏在军方的势力,更为了彻底解决去世之后的隐患,刘邦在自知时日无多的情况下,他不敢赌、也不能赌樊哙的忠心,只能狠心将樊哙除去。
樊哙因陈平的私心逃过一劫,“诸吕之乱”后樊哙嫡子被杀
在开国帝王之中,刘邦的能力或许不是最为出众的,但其却颇有识人之明。“病榻问相”之时,刘邦对陈平和周勃的评语是“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也就是说,陈平虽然智谋出众,但却颇有私心,这便是其难以独当大任的原因,而周勃虽然忠心,却少有主见。
而在处死樊哙这件事上,事情的发展恰好印证了刘邦对陈平和周勃的评语。陈平和周勃虽然接了刘邦的诏令,但陈平却留了个心眼,途中便对周勃说道,“皇帝如今在气头上,可樊哙毕竟是皇亲国戚,如果我们真的杀了他,将来皇上后悔了又该怎么办?”而周勃很快便被陈平说服了。
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丝回转的余地,陈平和周勃抵达军营之后,并未按照命令杀死樊哙,而是将樊哙绑缚之后交由陈平押回长安,而周勃则接管了军队,继续前往燕地平叛。而就在陈平压着樊哙返京途中,便收到了汉高祖刘邦驾崩的消息。
于是,陈平连忙赶回长安,跪倒在刘邦灵前,边哭边说,“您让我就地斩决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现在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这显然是在向吕后表功,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死,都松了一口气,随即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而陈平也逃过一难。
虽然刘邦精心布局,但由于一系列的变故,朝廷平衡还是被迅速打破,吕雉得以掌握大权。在吕雉掌权期间,樊哙作为其亲妹夫,荣华富贵自然不受影响,直到孝惠帝六年(前189年)去世,终年53岁。
吕雉去世之后,“诸吕之乱”爆发,吕雉、吕嬃的亲属大量被杀,樊哙的妻子吕嬃和嫡子樊伉也因此被杀,但其庶子樊市人却并未受此影响,而且继承了舞阳侯的爵位。樊市人死后,其子樊他广继承爵位,但却于汉景帝时期因谗言而被废为庶人,国除。
不过,到了汉平帝时期,汉平帝又打算恢复樊哙后代的爵位,但当时樊哙的宗家已经绝嗣,汉平帝便封樊哙的玄孙之子樊章为舞阳侯,食邑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