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房:蜀国忠臣为国捐躯,儿子也没有得善终
在历史长河中,常房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三国时期,号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时代之一,但其实也有忠臣被冤杀之事。魏武帝曹操曾冤杀才子杨修,逼死名臣荀彧,司马昭曾冤杀名将邓艾,晋武帝司马炎冤杀大将文鸯。
刘备开创的蜀国,也曾有过类似的事件发生。刘备在世时,因蜀汉国小力弱,对人才吸引力不够,刘备于是拿出十二分诚意去招揽人才、善待人才。但他去世之后,诸葛亮掌权期间,局面却有了微妙变化。
当时蜀国的南中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地方偏远,远离蜀汉统治中心区,一直是个多民族聚居区,民情复杂,豪强和土司等地方实力派,势力一直非常强大。刘备在世时,采用羁縻怀柔手段,尽量拉拢当地豪强势力和部族头人,委任他们为各地的太守,通过这种方式把南中置于蜀汉疆域之内。
刘备在世时威望极高,南中地区的豪强势力,尚且能老老实实服从蜀汉管辖。但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加之此前蜀国接连遭遇荆州之战、夷陵之战大败,军事实力大为受损,南中的地方豪强眼看蜀国开始衰弱,纷纷图谋不轨,想趁火打劫发起叛乱,脱离蜀汉。南中地区的形势一时波谲云诡,山雨欲来风满楼。
刘禅和诸葛亮很为南中形势担心,于是派遣益州从事常房,奔赴南中进行巡视,一来视察民情,二来震慑当地豪强。常房首先到达南中牂牁郡。牂牁太守朱褒,正在暗中招兵买马聚草屯粮,准备发动武装反叛。
精明的常房在视察过程中,察觉到了朱褒的异动,他当机立断,把朱褒府中的主簿捉拿归案,并从这个主簿嘴里掌握了朱褒造反的整个行动计划和详细内情,准备上奏蜀国朝廷。
朱褒得知后,又惊又怒,对常房恨之入骨,一来恨常房提前揭穿他的阴谋,二来担心常房会招来蜀国大军前来剿灭,于是不顾一切地召集兵马,攻打常房的住所,常房虽然英勇抵抗,但寡不敌众,就此遇害,为国献身。
朱褒杀了常房又感到后怕,妄想蒙混过关,于是来了个倒打一耙,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章上报朝廷,诬赖常房在南中造反,被他出兵剿灭。
朱褒的奏章到达成都后,诸葛亮考虑再三,当即下令,认定常房为反贼,“诸葛亮诛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隽”,把常房的几个儿子斩尽杀绝,还把常房的几个弟弟流放到荒蛮之地。
诸葛亮一生精明过人,且明辨是非,不是那种糊涂庸人,为何在常房事件中表现的如此不可理喻?原来,诸葛亮也是迫不得已。揆之当时蜀国的实际情况,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刘备刚死,蜀汉军心士气不稳,军事实力急需恢复,而吴蜀联盟也已彻底破裂,蜀国必须同时面对魏国和吴国两大强敌。
在这种危如累卵的困境中,蜀国对南中地区根本无暇顾及。诸葛亮别无选择,只能从大局出发,舍小顾大,牺牲常房一家,来尽力安抚朱褒等南中豪强,尽力延缓其与蜀国公开决裂,为蜀国恢复元气、协调吴蜀关系、应对魏国等大局争取时间。
因此诸葛亮这么做也实在是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不过,遗憾的是,他的如意算盘最终落空。朱褒反而把蜀汉的反应视为软弱可欺,更进一步变本加厉,勾结南中豪强雍闿、高定等人发起叛乱。
直到公元225年,诸葛亮在稳住大局后,才亲自带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彻底平定南中之乱。只可惜忠臣常房一家,却成为这次事件中的牺牲品,事后蜀汉也未曾给他恢复名誉,常房的遭遇令人唏嘘不已。了解更多三国人与事,请阅读《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