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出名大将都有谁,下场如何
刘邦手下的大将从来都不缺,不管是招降纳叛的还是嫡系,运筹帷幄的谋士还是冲锋陷阵的将领,亦或者是内勤服务的将士。这么多的大将,不得不佩服刘邦的用人方面包容性,也体现了他的领导才能,能够集结这么多的大将且为自己所用。
张良和陈平的刘邦手下的著名谋士,尤其是张良,更被认为是谋圣,精通谋略,鸿门宴脱险、经营关中暗度陈仓、下邑之谋、拉拢韩信和彭越等斗志他的杰作。陈平虽然不是刘邦的嫡系,但是他看到了刘邦的胸怀,自己的计谋能被采纳,如挑拨项羽部下、解救匈奴之困计策。
刘邦手下的将领就比较多了,有卢绾、周緤、任敖、周勃、曹参、夏侯婴等刘邦同乡,还有彭越、英布、韩信这三位汉初名将。此外,刘氏家族中的昆弟刘泽、丞相萧何、鸿门宴中斥责项羽的樊哙也是非常出名的大将。
韩信是刘邦手下杰出的将领,早年不善谋生计,靠别人施舍度日,还忍受过“胯下之辱”,起义开始后投奔了项梁,后来在项羽帐下做郎中,但是不受重用,因为萧何的赏识,得到了刘邦的任用,并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将领,还是刘邦的连襟,原本只是一个狗屠,勇猛无比,跟着刘邦征战,立了不少功。他曾经在刘邦攻入咸阳后劝他返回灞上,还在鸿门宴中救助刘邦,最终被封为舞阳侯。
萧何是刘邦的嫡系,从沛县开始就一直跟着他。他推举了韩信,为汉军增加了一员大将,留守后方,致力于汉军补给粮草等后勤工作,深受刘邦的信任。
彭越、英布都是刘邦打败项羽的功臣,但是作为异性王,他们的结局却跟韩信一样,都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英布是自己造反的,但是其他两位却不是出自本意。
汉高祖刘邦真正的墓地在哪
刘邦的墓也被叫做长陵,它的地址是位于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向东方向约20公里的窑店镇。长陵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长山”,汉高祖刘邦的墓。关于刘邦墓到底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关于刘邦墓的历史,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
刘邦,字季,是沛县人。当初秦,秦末率领众三千弟子一同抵抗秦,后来战争胜利,并建立了西汉王朝,成为中国第一位“布衣”皇帝。长陵的地址选在位于咸阳源的最高点,也曾是秦咸阳宫的旧址,远远望去,好是鸿伟壮观。它的南面于未央宫隔海相望,北部面临九山,若是俯瞰也将是另一种风景。
曾在1970年到1976年期间,陕西省的相关负责人就对这进行了全面的勘察工作,在勘察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大家都知道,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墓,陵墓遗址至今还在。它整个的陵墓的平面呈现是长方形,南北方向约有1000米,东西的宽度约有900米。还曾在陵墓的西墙发现约有23米长的城门遗址,在她的地面上还保留一条很长的夯土遗迹。他的陵冢位于整个陵园的南部,距离高祖陵和吕后陵各约250米左右。长陵的东面的区域是陪葬墓区,面积长度达15里左右。根据历史的记载,有很多重要大臣和亲戚贵族都陪葬于此。放眼望去,一座连着一座,不禁然人感叹,汉朝万物的盛况。
汉高祖刘邦写的诗有哪些
刘邦一生所留诗作极少,在后世流传最广的就是一首名为《大风歌》的诗歌,这首诗歌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诗词,它只是刘邦衣锦还乡的时候,在宴会之上吟唱出来的,被人记录成诗。
诗歌全文如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诗歌的第一句是起兴之句,象征意味非常的明确,这是对刘邦一生的高度概括。风起云涌,云卷云舒,人生的变化也是如此。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到后来成为建立大汉帝国的汉高祖,中间扫除群雄,建功立业的过程,就像这风云之势一样,变幻之快。
第二句是言志之句,这是刘邦言自己的志向。自从那一次看到出巡的秦始皇的时候,刘邦就将一统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志向,他的人生志向已经实现。回想自己白蛇起义之时,是那样的弱小,在自己身边人的帮助之下,开始逐步的发展壮大起来,兵围项羽于垓下,最后取得楚汉争霸的胜利,建立了不世之功。自己的人生志向得到了实现,如今衣锦还乡,好不畅快。
第三局是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虽然自己已经平定四方,一统这天下了。但是昔日一起战斗的袍泽,反叛的反叛,战死的战死,我该从什么地方去找寻优秀的将领来给我镇守四方呢?这是一种感悟和警示,这表明刘邦并没有满足于自己所取的成就,他意识到了守业要比创业难。
刘邦的这首《大风歌》是除了有对自己人生的总结,还有对后世的警示。
汉王刘邦比年轻的楚王项羽年龄大多少
刘邦和项羽是楚汉之争中的主要人物,后人免不了将他们进行一番对比,诸如家世背景、才能、品行等等,就连年龄也被拿来比较。历史上,刘邦比项羽大众所周知的,具体大多岁就不太肯定了。项羽的生年应该是公元前232年,但是刘邦的生年在史书上有两种。
徐广在《史记集解》中指出了《史记·高祖本纪》讲到的刘邦起兵于芒砀山时是四十八岁,但是并不能说明刘邦的生年。皇甫谧在《史记集解》中说明了刘邦出生在秦昭王五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六十二岁去世。这也是普遍认可的说法。
不过有人根据臣瓒注解《汉书》中的相关文字计算出刘邦是在秦庄襄王三年出生的,即公元前247年。另外,有人根据张良与刘邦在鸿门宴前夕的谈话和张良对项伯的称呼,再参照项伯、张良的年龄,得出了刘邦应该是和张良在同一年出生的,即公元前250年,那么刘邦最终活了五十六岁。
从上面三种有关刘邦生年的说法,我们可以算出刘邦与项羽的年龄差分别为二十四岁、十五岁和十八岁。不过由于最初的《史记》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刘邦生年,后世的史书也都是根据一些资料所推测的,所以这几个年龄差值也仅供参考,而不能作为定论。刘邦的出生有不少迷惑之处,也许他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生于哪年。
后人对汉王刘邦楚王项羽的评价
在用人方面,刘邦绝对是一把好手。他说自己没有突出的才能,在拟定战略和谋划布局方面比不上张良,在守护国家、安慰百姓、运送粮草方面比不上萧何,在带兵打仗方面比不上韩信,但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得到了江山。但是项羽身边就范增一个,还是不可用的人。
性格方面,刘邦与项羽截然不同。其一,刘邦宽容大度、心性豁达,能容纳不同的人和事。他在当亭长时押送过犯人,当不断有人逃跑时,他干脆把犯人都放了,还与他们一同喝酒。在垓下之战前夕,刘邦没有把握打败项羽,但是他在张良的建议下以利益拉拢了英布、彭越、韩信等势力,最终合力打败项羽。反观项羽,心胸狭隘,为人吝啬。每次打完胜仗或者部下立功,他都不进行嘉赏,韩信就说他手里攥着的官印都快要从方的磨成圆的了。其二,刘邦冷酷无情,他被项羽追赶时,为了自己活命,三次把自己的孩子踢下车,登基后对待异性王也绝不手软。而项羽太看重情义、英雄气短,垓下之围都火烧眉毛了,不解决当下危机,只顾他的虞姬和乌骓马。其三,刘邦能屈能伸,早年还没发家之前,就被乡里人和父亲看不起,但是他依然喝着他的酒想着干大事业。项羽却在垓下兵败后不肯逃回江东,选择自刎。
政治素养方面,刘邦要比项羽高。刘邦有长远的眼光,能看清当时的局势,够腹黑,他先入的关,不杀投降的嬴子婴,收买当地民心,等项羽一来,知道自己的势力不足以抗衡,就立马拱手相让,送礼请罪。项羽在政治上显得很稚嫩,目光短浅、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范增看出刘邦不一般,叫他提防,他却不听。后来进入咸阳,他杀掉子婴,烧毁秦皇宫,还屠杀咸阳城,先前攻下的城都被屠戮过,完全不得民心。
心理素质方面,刘邦面对失败,能够冷静思考应对,项羽心浮气躁,受到挫折就丧失斗志了。项羽曾经绑了刘太公威胁刘邦要煮了他,但是刘邦却用一句“我父亲即为你父亲”化解了。垓下之战,项羽大败,不肯听亭长的话过江东,全然没有要东山再起的想法。
汉王刘邦身边的人都有哪些
刘邦能够战胜项羽,并不是因为他自己的能力是多么的强,是因为他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和懂得运用身边人的才华,并且能够做到虚心纳谏。帮助刘邦争霸天下的大功臣有三个,他们分别为韩信、张良、萧何,没有这三人,刘邦想要得到天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韩信,汉初名将,秦末农民起义之时,投军于项梁大军之中,项梁死后,又继续追随项羽,但没有受到什么重用。由于项羽多次否定自己的建议,韩信独自出走,投奔刘邦的汉军。来到刘邦手下,刘邦对这个背叛自己主公的降将没有多好的观感,也只是安排了一个小的官职给他。感觉前途渺茫的韩信在一个夜里独自骑马出汉军大营,准备投奔别处,后被萧何追回,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由来。后来刘邦在萧何的劝说下,开始重视韩信,韩信的才能也得到很好的发挥,没过几年就被刘邦拜为大将军。
张良,一个能忍的人才,面对着国仇家恨,他能够隐忍下来,没有坐那荆轲,而是选择了做那伊尹。刘邦之所以能够屡败屡战,这和张良在其中的劝阻时分不开的。
萧何,刘邦最早的谋士,也是因为他,刘邦这才能够得到韩信这个不世帅才。刘邦争霸天下的时候,总是很放心的将自己的后方据点交给萧何去打理,而萧何也没有让刘邦失望过。
韩信、萧何、张良三个人都是古来少有的大才,古来有才之人都是有些脾气的,而刘邦能够忍受这些人的脾气,这就是一种才华。上位者,劳别人,刘邦就做到了,所以刘邦才能在身边人的帮助下,建立四百年江山的大汉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