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北方霸主之位的?这三个战略不能少!
曹操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北方霸主之位的?这三个战略不能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时期,曹操是最先脱颖而出的一方诸侯。曹魏集团鼎盛之时,占据兖州、豫州、徐州、幽州、冀州、青州、并州、荆州(部分)、扬州(部分)等地,有着天下半壁江山。对此,相信不少读者也非常感兴趣,前期落魄的曹操,他是如何击败一个个对手,最终走上北方霸主的位置的?
一、小弟翻身做大哥
袁氏一族的出现,似乎给曹操带来了无数的好处。无论是前期袁绍和袁术兄弟之间的争雄,还是后来袁谭和袁尚之间的窝里斗,这最终的大赢家,都成全了曹操的霸业。有意思的是,曹操在起兵后的一段时间内,还是袁绍的附庸。《三国志武帝纪》有记载,曹操作为关东联军的发起人之一,他讨伐董卓的信念是最坚定的。因此董卓迁都长安之后,只有曹操不甘心,所以他带着自己的本部人马追击。荥阳之战中,稚嫩的曹操遭遇到惨败,五千私兵损失殆尽,就连他自己也差点折损在了其中。
事后,曹操曾到扬州一带募兵,但成效不大。走投无路之下,曹操只好投向了袁绍,成为了后者的小弟。所谓时也命也,如果曹操没有经历过这一败,他即便是能成功独立,也不见得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小说中有18路诸侯,历史上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各路诸侯都是一郡或一州之地的主人,手上有个几万兵马也在正常不过。以曹操的五千兵马,即便他再精通兵法,可能也活不到最后。而恰恰是袁绍的庇护,才让曹操避开了群雄割据时期最混乱、最凶险的一段日子。
袁绍出身的袁氏家族,是当时最有名望的世家大族。袁绍和袁术兄弟俩,凭借这层关系,迅速在中原地区站稳了脚跟。等到中原局势逐渐明朗之后,便只有公孙瓒、袁绍、袁术、陶谦、吕布、张燕这几股力量了。而曹操的崛起之路,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开始的。前期的曹操,算得上是在夹缝中生存。但颇有野心和谋略的曹操,却不甘于再屈居人下,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曹操替袁绍狠狠打击了黑山军,得到了大哥的嘉奖,被后者向朝廷表奏为东郡太守。这是曹操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封地,也是他发展自身势力的开端。随后,曹操在兖州镇压黄巾贼余党,被陈宫、鲍信等人拥戴为兖州牧,才正式脱离了袁绍,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场所。虽说曹操心里认为自己已经独立了,但他还不敢与袁绍撕破脸皮。因为兖州是四战之地,他得到一个兖州,其实也并不是多安稳。在曹操的麻痹之下,袁绍始终没有对曹操重视。直到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击败了袁绍,后者这才意识到,这个昔日的小弟,已经有了成为大哥的资本。官渡之战七八年后,曹操逐渐消化了袁绍的势力,这才算得上真正统一北方,时年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二、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的军事目标很果断,但他的政治路线同样高明。在当时那个乱世,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七字方针,给曹操带了数不尽的政治资本。据《三国志荀彧传》记载,曹操想启用谋士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而荀彧不仅大加赞同,还列举出了几个优点:“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
所谓大顺,是民间百姓对曹操统治地位的一种任可,民心所向,才能凝聚大势;所谓大略,是各方诸侯对朝廷(曹操)的认同感,而曹操无论做什么,都可以站在名义上的制高点,于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大德,是曹操宣扬自己的一个好手段,他以汉献帝为饵,便能吸引天下人才投效,完成自身实力的壮大。
借助这个便利,曹操顺利将天下诸侯都当作了自己的棋子任意摆布,难怪曹操会自负到天下英雄唯自己和刘备两人而已。袁术称帝之时,曹操借力打力,引得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最终成功收取了袁术留下来的地盘。在官渡之战期间,曹操用借助朝廷名义安抚马腾、韩遂、黑山军、泰山军等诸多势力,最终让自己的后方趋向稳定。后来曹操轻取荆州、降服汉中,也都是以朝廷的名义来进行,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无数的美誉和资本。
三、屯田改制兴人才
曹操是个大胆之人,据传他曾干过盗墓的勾当,可见其胆大包天了。因此不难发现,曹操是最不循规守矩的人,他开创的很多制度,都一反古人常态,即便是一些礼法问题,曹操也是藐视的态度。这一点,从他随意杀害名士便可一斑了。
当然,也有一些好处。比如他在经济领域上推行的屯田政策,让北方经济得到了迅速回升。而在三国之中,
北方百姓是最先进入休养生息阶段的。对此,曹操功不可没。且有意思的是,孙刘两家在军费不足之时,总要巧立名目来搜刮百姓财富。但在魏国,这种情况是杜绝了的。除此之外,曹操对人才不拘一格的提拔,也是他成功的重要一点。而最关键的一点便在于,曹操能最大幅度的让每个人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岗位,这也是诸葛亮远远不及于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