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书生黄巢,为何最后成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杀神?
黄巢是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黄巢和王仙芝原来都是贩卖私盐的走私贩,各自手下有一个走私贩集团。自汉代以来,由于盐的利润太大,因而一直是国家公营的物资,严禁私人贩卖,朝廷对走私贩的处罚也很严厉。但正由于盐的利润太大,再严厉的处罚也挡不住贪心的人铤而走险。当时的走私贩(取贩卖之意)其实和今天的走私犯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都比较聪明,有勇有谋,心肠够狠,善于抓住机会狠捞一笔,往往能从绝境中找到求生的机会。
绝地求生是他们最大的特点,黄巢起义后多次发挥这种特点,几次从绝境中起死回生。王仙芝也具备这些条件,但黄巢与王仙芝的不同就在于,黄巢还不单纯是一个没文化的走私贩,他原来上过学,读过书,还参加过科举,也算是半个知识分子,但却是一个有匪气的知识分子。
黄巢也不是一开始就有意反抗朝廷的,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试图通过正常途径跻身政治精英之列,然而因个人学艺不精,几次都没考中。连续的考场失利,使黄巢开始怨天尤人,把因考试失败的愤恨和不满都归因于国家、社会,却从不埋怨自己水平不行。再加上当时皇室连出昏君,朝内宦官横行,部分官员腐败,地方藩镇跋扈,水旱蝗灾不断,天下的形势非常糟糕。科举不中,生活无着,灾荒连绵,生存都成了问题,黄巢一怒之下也举起义旗,招揽人马,聚集起事,在凑够了上千人马之后加人了已先行起义的王仙芝的队伍。
起义军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没有作战经验,经常打败仗。不过不用担心,实践出真知,很快他们就积累起经验来。公元875年底,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进攻沂州,被平卢节度使宋威击破于沂州城下,义军损失不小,但王仙芝、黄巢等主要人物都平安逃脱。这个消息宋威不知道,他以为王仙芝已死在乱军中,就向朝廷报告王仙芝已死,义军溃散,朝廷的军队可各回防地。
朝廷接到报告后,非常高兴,便下令让参与作战的各地人马返回本镇,休养生息。士兵当然不愿意打仗送死,现在不用打仗了,也都很高兴,各自踏上了返镇的路程。但问题是宋威的情报错误,王仙芝、黄巢并没有被打死,而官军却自行归镇,这就使得王仙芝、黄巢得以抓住机会重振旗鼓。
义军重新聚集后,势力更大了,很快又集结兵力先后攻陷数城,并进逼当时的军事要地汝州。汝州离东都洛阳很近,离长安也不算远。朝廷急忙发兵增守陕州、潼关等地。不久,王仙芝、黄巢等攻破汝州,俘虏了汝州刺史王镣,王镣家族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其兄王铎是当朝宰相。义军漓获王镣后,王仙芝为了留下后手,对王镣以礼相待,一是希望他在关键时刻当人质,二是或许还能为义军说几句好话。也正是因为抓住了王镣,义军声威大振,使朝廷不得不严肃看待王仙芝一派的实力。由于王镣在义军手中,朝廷为尽早息事宁人,便发布诏令赦王仙芝等人无罪。
到了876年年底,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导致义军分裂。义军准备进攻蕲州,蕲州刺史裴偓与王镣关系很好。王镣是个很有政治经验的官员,他被义军俘虏以后,通过与王仙芝的接触,发现王仙芝能够被说动,便抓住机会多次劝说他想想叛乱的后果,到底能不能成功?看看历史上又有几次叛乱最终是成功了的?叛乱必然导致战乱,倒霉的还是老百姓,为天下百姓着想,也应平息兵戈,塑身归朝。
王仙芝也很清楚,虽然总能有一支义军推翻朝廷,但通常这支义军是最后成功的那一支,之前大多数起义军的结局都是被朝廷平定,许多起义军头领的结局是人头落地。谁能担保自己的义军就是最后成功的那一支?现在有这样的中间人主动来做说客,王仙芝也乐得顺水推舟,所以当义军进抵蕲州城下时,王镣就替王仙芝写了一封信给刺史裴偓,说义军有请和之意。裴偓见信大喜,立即回复义军同意休战,并由裴偓代为向朝廷请求赐给王仙芝一个官位。
由于王镣的居中斡旋,王仙芝同意暂时停战。
既然双方都有意讲和,不用再动刀兵,可免蕲州百姓于战火,唐军士兵不用再送死,义军士兵也不用再冒死求生,都可以回家与家人团圆了,各方皆大欢喜。于是经过双方反复几次接触,裴偓确信王仙芝确实是要归顺朝廷,便打开城门,请王仙芝、尚君长、黄巢等义军重要将领数十人人城,设宴款待,保证向朝廷为其求得官位。
朝廷对于是否授予王仙芝宫位,意见并不统一,有的大臣主张给,有的反对。经过一番争论,最终答应了裴偓和王镣的请求,派使节前住蕲州授予王仙芝以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职位。这时的王仙芝义军势力并不是特别大,朝廷为了平衡朝中不同的意见,只重点照顾了王仙芝,没有提到黄巢,这点后来被历史证明对唐朝来说是一个重大失误。
朝廷派来的使节很快到了蕲州刺史官署,把王镣、裴偓、王仙芝、黄巢等人召集到一起,正式举行仪式,严肃地宣布了朝廷的任命。
诏书宣读结束,王仙芝就等于成了朝廷的人了,只要不出什么变故,他就可以去京城赴任了。眼看这一地区的战乱就要结束,百姓能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作为中间人的王镶非常高兴,与裴恒等一起向王仙芝表示道贺。王仙芝也很高兴,一一还礼。
但有一个人却不高兴了,他就是黄巢。因为诏书没有提到授予他一个官职,甚至根本没有提到黄巢的名字,似乎义军中就没有这个人一样。黄巢是个内心极其自负的人,朝廷竟然忽略了他,使他的自尊心大受伤害。更重要的是,这次没有官职授予他,以后就更不会有了,王仙芝倒是享福了,可黄巢后半生的荣华富贵从哪里来?
此次机会若失,不会再来。黄巢明白,若只自己反对,势孤力单,不可能成功,必须鼓动其他将领一起反对。一想到此,黄巢计上心来,抓住其他将领也都没有被封宫这个要害,当场就跳了起来,冲着王仙芝大吼道:“我们兄弟当初不是说好了,一起横行天下吗?如今只有你自己去做官了,让我们这几千兄弟们怎么办?”
只要局面不可收拾,黄巢才有机会翻盘。
为了使局面更不可收拾,黄巢冲到王仙芝面前,挥拳就打。大厅上的诸人没料到这个场面,黄巢动作突然,王仙芝根本没有防备,被打了个满脸开花。义军其他将领本来就因朝廷没有对自己有个交代不满,正不知如何是好,一见黄巢如此,大家于是都被点醒了一般,立即表现得都很愤怒。这正是黄巢要的效果。本来一团和气的刺史大堂立刻要变成土匪斗殴的场所。
王仙芝一看黄巢如此凶霸,且似乎言之有理,自己的将领们又面带怒气,不得已只好拒绝朝廷的任命,当场翻脸,立即率众占领蕲州。裴偓一看情形不对,立即在唐军的护卫下及时逃出城去。王镣依然被义军扣留。
虽然义军占领了薪州,但经此一事,王仙芝和黄巢两派之间已经发生了严重分歧,而且黄巢作为一个后来入伙者,不讲究先来后到,还把主将给打了,两人无论如何是不能再在一起共事了。但大家也要好离好散,经过商议,将义军分为两个部分,三千人马跟随王仙芝,两千人马跟随黄巢,分道而去。唐廷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被忽视的这个不起眼的半个读书人黄巢,会席卷半个中国,摧毁本已十分脆弱的唐王朝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