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能够水淹下邳生擒吕布,主要是靠这支军队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他与袁术结盟,又派高顺、张辽攻打小沛的刘备。
这是在与曹操公然叫板,曹操不能不管,于是亲率大军攻打吕布。经过一番激战,最终将吕布围困在下邳城内。
下邳城是当时徐州刺史部的治所,吕布的大本营,其具体位置在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一带。春秋时宋襄公便在此修造城邑,是一个军事重镇,城池高大坚固。
吕布手下原本是一支能征惯战的队伍,但此时被困在下邳城内,擅长的战法施展不出来,粮草一天天快速消耗着,外面没有援兵的消息,个个人心惶惶。
但是,尽管城里士气低迷吕布却坚持不投降,准备死战到底,依托坚固的城防,曹军攻了3个多月,竟然没有破城。
下邳城久攻不下曹操很头痛,因为大军长期滞留在徐州一带,南阳郡的张绣、荆州的刘表、冀州的袁绍、关中的韩遂和马腾这些人此刻都在盯着徐州的战局,会不会趁乱打劫很难说。
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自己仓促回军,岂不是当年兖州之叛的重演?
曹操人在徐州,心里一里惦记着后方的许县,这时传来情报,说与吕布的老朋友张杨在东市起兵,打出了支援吕布的旗号,这加重了曹操的担忧。
曹操不怕张杨杀过来,他怕张杨杀到许县去,以张杨现在的实力虽然构不成致命的威胁,但他带头一闹,四周的实力派们更要蠢蠢欲动了。
张杨起兵的东市不知何地,应该在河内郡,有人认为是下邳城的东市,那肯定是不对的,张杨此刻应该距这里还很远。
曹操想撤军,这时郭嘉和荀攸都来劝他,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一定不能松气,如果让吕布缓过这口气,日后再解决他就更困难了。
郭嘉对曹操分析说:“当年项籍有70多座城池,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但一朝失势导致身死国亡,这是他恃勇无谋造成的。现在吕布每战必败,已经气衰力尽,内外皆困。吕布的势力比项籍差得远,而现在的情况比项籍还不如,如果乘势攻之,一定可以将其擒获!”
郭嘉的建议得到荀攸的支持,他也说:“吕布自彭城以来,连战皆败,锐气已衰。对三军来说,将领是其核心,将领衰弱军队就丧失了斗志。陈宫虽然有些智谋,但现在他的计谋还来不及施展,趁着这股劲猛攻,一定可以拿下吕布。”
郭嘉和荀攸相当于曹操的正副参谋长,他们都不主张退兵,坚定了曹操打下去的意志。
不退兵,如何实现突破呢?荀攸、郭嘉给曹操出了个大水灌城的主意。《三国志》对此记载得很简略,只说:“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擒布。”
如今下邳城所在的江苏省睢宁县一带没有太大的水系,但在汉末,附近的泗水是黄河故道的一部分,这里水系很发达。
水不缺,也可以用来灌城,但如果实施呢?现在要修个引水工程,花费巨资不说,往往还得旷日持久,因为土方量一般都非常巨大,时间短了根本不行。
而且,城里的人还得让你来灌才行,如果他们不同意,你在城下搞“水利工程”,人家在城头弓箭和滚木擂石不停点儿地招呼,你也干不成啊。
但曹军似乎很快就完成了灌城的任务,结果下邳城内很快成为一片汪洋,守军叫苦不迭。
曹军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与下邳城特殊的城池结构有关。
那时,下邳城外河道纵横,下邳城的一段城墙就沿着城外的一条河流所修筑,这段天然的河道也成为下邳城护城河的一部分。
这样做一来省工,二来天然河流水量更丰富,水面也更宽阔,但也有不利的地方,那就是容易受水攻,同时也更容易引发洪水。据考古发掘,汉末的下邳城已埋在如今5米以下的泥土里,其消失的主要原因就是发生在清康熙七年(1668年)的一场大洪水。
现在,曹军只要在紧邻下邳城的这条河流的下游修起一座大坝,把河水堵住,就会形成一个堰塞湖,水量到达一定程度,就能轻松把水引到城里去。
那时的城墙很少有砖石结构的,大多是夯土墙,用水一泡,自然就“城溃”了。看到这种情况,吕布手下的部分将领实在不想再打了,于是来了个战场起义,将吕布抓起来投降曹操。
曹操在白门楼将吕布缢杀,白门楼是下邳城南门的城门楼,曹操入城后把临时指挥部设在这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城里已经是一片泽国,唯有这里还比较高。
曹操手下有一支工兵部队,这支队伍战斗力很强,仅史书提到的出色表现至少就有3次,一次是水灌下邳城,一次是水灌邺城,还有一次是安众突围战。
曹操曾在南阳郡被张绣的军队追击,张绣抢占了安众要塞,曹军无法通过,有被全歼的可能。
关键时刻工兵部队大显神威,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在要塞所在山口部位挖出一条地道,曹军“一夕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