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劝阻刘禅南逃,背后原因是什么?
公元263年秋,曹魏发兵十八万发动了灭蜀之战。11月,曹魏大将邓艾在绵竹关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斩杀,直逼成都。面对来势汹汹的曹魏军队,刘禅及蜀汉群臣慌作一团,有不少人建议刘禅“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刘禅听后大有逃亡南中地区继续抵抗之意。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而这时,蜀汉大臣谯周向刘禅上疏,分列四个理由说明了南逃南中地区的种种弊害,劝说刘禅即刻投降才是最佳选择。最终刘禅采纳了谯周的意见放弃南逃之意,并向曹魏投降。后人一般以此上疏来攻击谯周丧失忠义之节,卑躬屈膝的投降行为,但从中也能一窥蜀汉政权同南中地区的微妙关系。
理由一:南中地区多次叛乱,对蜀汉政权并无归属感
谯周的第一个理由是“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简而言之就是南中地区只是屈从于蜀汉政权的武力,而且受到蜀汉的剥削,多次发生叛乱,对蜀汉政权并无归属感。
谯周所言并非空穴来风。南中地区就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西部、四川省西南部地区,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湿热,民族众多,发展落后,物产匮乏,直到诸葛亮南征时还被称为“不毛之地”。此地虽然设有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但在东汉末年已被当地豪帅所控制,实际上早已脱离了东汉政府的控制。
刘焉、刘璋父子并没有有效管理南中地区,直到刘备彻底拿下西川后才开始重视这里。214年,刘备接受诸葛亮的意见,将犍为属国改为朱提郡,以邓方为安远将军,庲降都督,驻扎在南昌县(云南镇雄)对南中地区进行管理。因刘备当时实力有限,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北取汉中之上,所以此时对南中只是形式上的管理。
刘备于夷陵战败驾崩后,蜀汉国内蠢蠢欲动,南中地区于223年率先发难。南中地区的豪帅雍闿、孟获、高定等人,接受孙权的任命杀害蜀汉官员发起叛乱。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为战略很快平定了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