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上的“促织天子”是谁?朱瞻基文武双全却被后世误会!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促织天子”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这位帝王,在民间的知名度远不及他的曾祖和祖父,甚至还被自己的坑货儿子抢去了不少风头。后世给他贴上最闻名的标签是“促织天子”,形容他醉心于斗蟋蟀,短短数字,一位不务正业的昏庸君王形象跃然纸上。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就让我们走进明宣宗朱瞻基,这位被误读的文武双全的帝王。

  朱瞻基生于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1398年3月16日),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梦见朱元璋把一个大圭交给他,并对朱棣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大圭,这在古代象征着权力。朱棣自然觉得十分高兴。这时候有人报告朱瞻基诞生了,朱棣立马就去看了这个长孙,发现孙子跟自己长得很相似,再结合梦境,觉得孙子便是梦中情景的映证。这件事对于后来朱棣下定决心发动“靖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祖父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取得胜利,朱瞻基的身份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太孙。朱棣除了亲自挑选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之外,更是多次亲自指导这位他最疼爱的孙子。在永乐朝中后期几次出征漠北的军事行动中,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行军作战,锻炼他的勇气。多年来的历练使得朱瞻基成长为一位能文能武的帝国接班人。

  可是,有一个隐忧始终在朱瞻基父子的生活中如影随形,这便是来自他两位叔叔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对于帝位的觊觎。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人宽厚,由于身体肥胖,日常的行动不便,在朱棣看来,这个儿子确实与自己不太相似。朱棣另外两位儿子却是随他在“靖难”之中在前线厮杀,特别是次子汉王朱高煦表现得特别勇猛,朱棣甚至亲自对他说:“努力罢,世子(朱高炽)常常生病”。朱棣的态度,使得当时对于太子之位的明争暗斗异常汹涌,朝堂之上关于立谁为储君也使得官员们相互站队。

  此时朱瞻基虽然尚且年轻,但是多次利用朱棣对自己的宠爱,凭借自己的智慧,帮助自己父亲化险为夷。朱高炽在朱棣眼里虽然并不是令人那么满意,但是“靖难”起兵之初,北平大后方的守备工作在朱高炽的主持之下完成的非常出色;他本人在文官中的声望很高,是太祖朱元璋生前就指定的燕王世子,封建社会的礼法制约着朱棣;加之朱高炽手上有朱瞻基这张王牌,在朱棣心中朱瞻基已经是未来帝国首脑的不二人选。这多个方面的原因,使得朱瞻基父子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随着明成祖朱棣离世,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仅10个月就突然暴毙,年轻的朱瞻基登上了皇位,开始执掌大明王朝未来的走向。

  继位之初,朱瞻基就要面对从明太祖朱元璋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外藩问题。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虽然在皇位争夺中败北,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野心。此时,明仁宗刚去世,年轻的皇帝刚继位,政局不安,朱高煦打起当年朱棣“清君侧”的大旗,决定造反。得到消息之后的朱瞻基立即决定御驾亲征,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大军很快就包围了汉王朱高煦的封地乐安,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投降。本来想支援汉王叛乱的赵王朱高燧,在朱瞻基胜利之后,也只好老实交出兵权。困扰明朝中央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终于在朱瞻基的手上解决了。

  汉王叛乱很快平定和赵王危机圆满解决,除了朱瞻基本人的能力之外,也和他所重用的贤臣有着很大关系。在明初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三杨”,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就是在朱瞻基在位时期得到重用。君臣相互信任,任人唯贤,体恤百姓,为明仁宗和明宣宗两朝“仁宣之治”的缔造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清初学者谷应泰所言:“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

  明宣宗朱瞻基除了在文治武功上有着卓越的功绩之外,在诗词书画领域也有着极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