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尽管唐中宗长期受到压迫,但他如何对待退位后的武则天?

  武则天晚年被逼退位后,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具体表现有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是自娱自乐。她迁到上阳宫后,深居简出,甚至深居不出。

  二是自暴自弃。对权力的控制欲达到了走火入魔地步的人,此时骤然失去了全部权力,就象抽大烟的骤然断了大烟,经过这样的身心打击,武则天因为“不复栉沐”而“形容羸悴”,因为自暴自弃而直线衰老。

  事实证明,尽管唐中宗李旦长期受到了母亲武则天的压迫,甚至是剥夺,但他还是深明大义、讲大局、讲政治、讲责任、讲担当的人,他没有让武则天在寂寞宫廷自生自灭,而是做出了“感恩回馈”之举,主要举动有三个。

  一是自尊。武则天尽管交了权、下了台,但唐中宗却还是给了武则天一个极为尊贵的名号——则天大圣皇帝。尽管这个则天大圣皇帝是虚的,是毫无实权的,但是,这种一国二皇现象是不可多见的,这是唐中宗对武则天独有的“尊敬”之法——给面子。

  二是自爱。李显很快制定了这样一条不成文的制度规矩,每隔一旬带朝中文武百官到上阳宫看望武则天一次,尽暄寒问暖之能事,谈血脉相连之温情。这种忠厚仁义也是不可多见的,这是唐中宗对武则天独有的“爱孝”之心——送温暖。

  三是自重。为了保持武氏家族的繁荣不变,唐中宗李旦主动和武家代表人物武三思和解关系,甚至有很多私人来往,并提拔武三思为官达一品的司空,武家子弟的另一位重量人物武攸暨为司徒。并且下“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可得犯”诏书。从而使得李武二家的关系真正达到了融合融洽。这种容人之量也是不可多见的,这是唐中宗对武则天独有的“尊重”之意——保和谐。

  唐中宗李显的尽管想极力挽回母子之间的关系,但却挽回不了武则天的生命。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含笑地走完了82年的传奇人生,在向世人挥手告别之前,她还上演最后一哆嗦——留遗诏。

  据《旧唐书》记载:“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了孙亲属当时缘累者,感令复业。”

  这个遗诏其实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是主动认祖归宗。武则天要求自己在归西之后和唐高宗葬在一起。

  二是主动降低身份。武则天要求主动取消自己的帝号,恢复唐高宗皇后的身份,自称为则天大圣皇后。

  三是主动消除仇恨。武则天本是本着怨家宜解不宜结的原则,要求赦免和宽恕王皇后、萧淑妃两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等人的亲属。都是九泉之下的人了,在地底下相逢一笑泯恩仇多好啊。同时还主动要求为活着的大臣平冤,切实做到亡羊补牢。

  而唐中宗是个孝子,武则天死后,他一丝不苟地遵照遗诏来办。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五月,将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盛大的陵幕前,树起了两块直耸云霄的石碑。

  一块叫有字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内容都是歌颂唐高宗丰功伟绩,显然是这块碑是专门为唐高宗而作的颂碑。

  另一块叫无字碑,上面空荡荡的一个字也没有,却是武则天的墨碑。

  总之,武则天给自己立无字碑,一方面是心碎所致,另一方面也带有某种忏悔之意。其用意应该是这样说:千秋功过,任凭后人来凭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