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江都兵变”是什么结果?
隋朝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十日,隋将司马德戡、裴虔通、元礼等人引兵入宫逮捕了隋炀帝杨广。之后,叛军首领宇文化及命校尉令狐行达将隋炀帝弑杀于宫中,这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江都兵变”。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在“江都兵变”遇害的除了隋炀帝本人外,他的心腹重臣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右翊卫将军宇文协、秘书监袁充、千牛宇文晶等人也都没能逃过这场劫难。这场兵变几乎将整个隋朝高层一网打尽,因此也可以说“江都兵变”是压垮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有一个问题却令人颇感费解,虞世基、裴蕴、来护儿等人都是经历过无数风浪的人精,为什么在“江都兵变”来临的时候,他们都毫无反应,直接就束手就擒呢?难道是兵变保密工作太到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在兵变前夕,消息已经被人提前发现了。
最先得知宇文化及等人准备谋反的是江都县令张惠绍。由于此事关系重大,张惠绍第一时间就将情况上报给了御史大夫裴蕴。裴蕴也认为此事非同小可,但自己一个人也拿不了主意,于是又把情况向内史侍郎虞世基禀报。至此,兵变消息已被隋朝高层确切掌握,按理说完全可以作出应对方案,毕竟忠于隋炀帝的人还占大多数。然而,宇文化及意图谋反的消息到了虞世基手上后就没有然后了。裴蕴、张惠绍左等右等都不见虞世基有任何行动,直到“江都兵变”发生后,裴蕴才愤愤地说道:“跟虞世基这种人商量,只能耽误大事。”那么虞世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他也是宇文化及的同伙?这倒真不是。事实上,这件事的主要责任人还是隋炀帝杨广本人。
隋炀帝的性格过于理想化。在顺境时,这种性格能促使他意气风发,完成前无古人的“大业”;在逆境时,这种性格却会使他产生极度悲观情绪,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彻底放弃治疗。
隋炀帝自从巡幸江都开始,就基本处于放飞自我状态了。他一味沉溺于声色犬马,对军国大事漠不关心。按理说,一个帝王最怕的就是被身边的人闭塞言路,因为这会导致帝王无法对国家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可是隋炀帝为了不让坏消息影响心情,却主动选择了不听负面消息。
自从隋炀帝透露出打算长期滞留江都的意向后,大批关中籍将士就想方设法逃亡。由于这种情况日趋严重,隋炀帝身边的许多人都看不下去了。一日,一位宫女向萧皇后禀报说:“外间人人欲反。”萧皇后无奈地说道:“你自己去跟陛下禀报吧。”宫女以为这是个接近皇帝的好机会,于是兴冲冲跑去向隋炀帝说出了这件事。结果隋炀帝勃然大怒,命人将这宫女拖出去砍了。不解决问题,却要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便是隋炀帝后期的做法。
再来说回虞世基这个人。虞世基是个彻头彻尾的贪官加佞臣。他平时的主要工作就两件:一是贪赃枉法,二是帮隋炀帝屏蔽负面信息。在当时的形势下,几乎每天都有坏消息传到虞世基这里。这些信息有真有假,但绝大部分都不影响隋炀帝在江都醉生梦死的生活。久而久之,虞世基对这些信息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什么消息都不重要,什么消息都是危言耸听。用“懂王”的话来说就是:“fake
news”(假新闻)。
因此,当虞世基听说宇文化及谋反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得出结论认为这又是一则“假新闻”。宇文化及是众所周知的废材,他这样的人能谋什么反呢?于是,虞世基很尽责地帮隋炀帝屏蔽掉了这条令人不快的负面信息,做到了为人臣子,为君分忧的工作准则。然而,虞世基却万万想不到,宇文化及这个货真价实的废材这次却真的反了。结果在大家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江都兵变”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