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对匈奴的远征有十五次的胜利,他是如何做到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武帝,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开篇:汉匈战争,是汉武帝一生中最辉煌壮烈的诗篇。自马邑之战到征和三年发起最后一次燕然山远征,四十余年之间,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发动了对匈奴十五次远征。其规模之大,气魄之雄伟,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属于罕见。其中尤以元狩四年汉匈漠北大战最为惨烈。
此战后迫使大单于向西方逃窜,匈奴内部发生分裂,由此开始了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的自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在此过程中,汉武帝高瞻远瞩制定战略,而具体执行者以卫青、霍去病联袂冲锋,并使用了大量新式战法,终于打造了一支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威武汉军。
一、为汉武帝扛大梁的卫青如何打出了汉军威武?车步骑协同作战快速机动。
长达二百余年的汉匈战争,除了战略和战役层面外,在战争中骑兵的作用多有夸大。在如此大规模战役上,单靠骑兵绝非可以取得巨大优势,而是在当时汉武帝兵种的设计上呈现出车步骑合同作战。《史记》对卫青、和霍去病列阵均有详细描写。“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令大将军出定襄……兵即度幕,人马凡五万骑,与骠骑等咸击匈奴单于。……匈奴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这是一次双方主力的全面对垒,匈奴主力在漠北结集,以逸待劳。
汉军长驱千里,意在找到匈奴主力决一死战。会战开始前,卫青见匈奴主力“兵陈而待”,立即“令武刚车自环为营”。就是用车辆围成环形圆阵,人马辎重俱在阵中,这是一个典型的防御阵型,是在平原狂野地带防御敌骑冲击的典型做法。即以武刚车作为临时防御工事,车辆间以及阵内以步兵持长戟向外,防御匈奴骑兵冲击,持戟步兵后面是由弩兵组成的几道射击线,可以轮番射击,“步兵转者踵均数十万”,可以想见,后勤保障步兵也被临时机动参与防御工事。当布防好后方大阵营,卫青即“纵五千骑往当匈奴”,而“匈奴亦纵万骑”,双方以攻对攻进行激战。
激战中“大风起,砂砾击面,两军不相见”,卫青抓住机会“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以预备队及时投入战斗,迂回到匈奴左右翼进行夹击,在协同作战中依靠变化的形势采取灵活机动,最终大胜而归。
二、的战神霍去病的战绩到底有多厉害?君臣联袂打出了大汉王朝的最大手笔。
“骠姚”,意为勇敢快速敏捷,而霍去病的最大两亮点就是千里奔袭闪电式。在第一次出征匈奴作战中,霍去病运用突破重点,猛烈攻击的战术,率领八百劲旅,并敢于远离主力数百里,以迅即的动作,奔袭匈奴后方首脑部分,取得大胜。在这次闪电战争中,只有18岁的霍去病首次出征,并取得了辉煌战绩。“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封去病为冠军侯。”
此后霍去病犹如一颗璀璨的将星在大汉的天空中瞬息腾空,光耀无比,成了其舅父卫青后汉朝最强劲的战将。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20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统帅1万精锐骑兵,进取河西走廊地区的匈奴,这是作为统帅的战略家汉武帝最大的手笔,而霍去病无疑成了他手中最锋利的刀子。此为了从根本上解除边患,汉武帝制定了向“河西走廊”匈奴诸部落进攻的新战略。“河西走廊”是蒙古高原和青海高原之间的一条通向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早在秦汉之交,匈奴就占领了这一地区,由浑邪王和休屠王两部统治,借此控制西域各国,并与南面的羌人结合,从西部构成了对汉朝的严重威胁。
因此夺取河西,对汉武帝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西出秦陇,实行夺取河西计划的第一步。在进军河西的作战中,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穿山涉水,长驱直入,夺关破塞,转战六天,深入敌境千余里,如同一把匕首插入匈奴腹地,至此霍去病全面改写了汉代骑兵每战必溃的历史。
此后霍去病深入到匈奴王领地,斩杀折兰王、卢侯王、执浑邪王子、相国、都尉、获首虏八千九百余级,汉武帝得到捷报加封霍去病两千户。这年夏天,霍去病与公孙敖领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二千余里,过居延海、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余人,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汉武帝得报加封霍去病五千四百户,其余人员论功行赏。
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霍去病两次出奇兵,千里奔袭,斩杀匈奴三万八千余人,浑邪王归降霍去病又斩杀不愿归降者八千余,总计四万六千余人;又接受归降四万人。至此匈奴在河西走廊的右部势力被完全摧毁,打开了经营西域的通路。至此匈奴遭受到重大惨败,丢掉了大片的牧场和祁连、焉支山。曾经猖獗狂妄的匈奴在霍去病的强势攻击下唱出了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善,使我妇女无颜色。”
一时之间,帝国君臣二人的互相配合下,将河西走廊的战略彻底贯彻实行,此外,霍去病的这次进军路线,是由陇西狄道西北上,约在今兰州西渡河,再过乌逆水,从山北麓西行,最终到达焉支山而返,这条路基本就是汉代丝绸之路东段的一部分,正因此,霍去病的功业实在堪称壮观,这个才只有二十岁的将帅实在打破了冷兵器的多项记录。
三、司马迁笔下的军事天才,为何没在汉武帝大幅度开启对匈作战能得到汉武帝的赏赐,落得个李广难封?
司马迁在其巨著中将李广描绘成一个军事天才,称赞他“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将多用于描述文人的笔墨用在武将上,司马迁也意在回避着夸耀武将应该用的词汇。
然而,在严肃的历史问题上,关于李广难封之因的探讨,最早可追溯到李广生前,如他初入仕途,颇有功勋之时,汉文帝曾叹息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自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李广死后,对其难封原因的探讨又成为历代学者常谈的话题,甚至司马迁将李广难封的原因推给了“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唐代王勃感叹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表达了对李广的同情并上升到自家同感的命运。
王维也在其诗作中说:“卫青不败乃天幸,李广无缘封数奇。”那么按照司马迁为代表的观点,李广在汉武帝开启大规模对匈作战其战功到底如何?有学者认为,有政治因素,认为汉武帝只是任人唯亲,如卫青、霍去病均是裙带,因此导致李广被排挤。其实战争才是推进水平该是考验武将战功的唯一标准,李广中年后,战功明显不如早年,且此时是汉代防御方针,未有出击匈奴的机会。李广在武艺方面可能是上上水平,品行居中中水平,而智谋属中下水平、情商只有下下水平,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他的诸多短板,而最为重要的是,在执行对匈作战的军功与卫青和霍去病相比明显不足。谓予不信,请看下图军功对比。
虽然军功不如卫青与霍去病,李广的牺牲依旧是个悲剧,为大汉立过不少军功,一样值得后人怀念。汉武帝在强势的十五次大战役后,逐步扫清了匈奴的根本威胁,西去的匈奴人,汇合蛮族入侵,最终冲垮了西罗马帝国。汉武帝对匈奴作战表明,在汉武帝的最高决策下,通过选对了将帅和灵活机动的战法,最终在历史上写下了煊赫的一笔,成为战争史上的一笔巨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