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合肥四姐妹的母亲: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

  叶圣陶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他们都会幸福一辈子”。事实果真如此,他们个个才华横溢,秀外慧中,凭借着自己不凡的魅力,分别嫁给了昆曲名家周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以及德裔汉学家傅汉斯。除了大姐张元和丈夫在56岁就早逝之外,其他几个虽然历尽艰辛,却也都夫妻举案齐眉,寿归正寝。四姐妹都是九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

  近年来,“四姐妹”受到广泛关注,其实,四姐妹还有6个弟弟,而六个弟弟同样是德才兼备,在各个领域,均有所成。能养育出如此出类拔萃的儿女,张家这个家庭,自然值得一说,今天先说说他们的母亲陆英——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

  张家十姐弟,女子儒雅,女子秀气

  出生名门

  陆英出生扬州,父亲是有名的盐商。盐商在那个时代,富有程度超乎想象,也是有名的当地大户,住的都是庭院豪宅,园林别墅,楼台水榭,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仿佛都是用之不尽,家里佣人丫头也是不计其数,陆英父亲陆静溪可谓儿女双全,尤其两个女儿,出落的亭亭玉立,落落大方,陆静溪家教甚严,陆英小时就经常被父亲督促多读书,陆英喜欢看戏,父亲看戏的时候就带着陆英,昆曲当时在扬州一带非常流行,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深受大户人家的喜爱,陆英不仅看,也跟着学,她不仅长的眉清目秀,更是聪慧了得,从小就帮母亲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条,所以,母亲对陆英这个女儿很是宠爱,对她的婚事更是十分慎重,据说光给陆英准备出嫁的东西,准备了差不多十年。

  1906年,一个叫张武陵的17岁大户公子,正站在合肥繁华区四牌楼不远的龙门巷,迎接他远嫁而来的新娘子,新娘子21,她叫陆英。除此之外,他对他的这位新娘子一无所知。据说张家在陆英十几岁的时候就看上这个媳妇了,小小年纪就帮着母亲料理家事,于是早早拖媒人前去提亲,两家正好门当户对,就当即答应了。

  当送亲队伍到达后,连张武龄自己都吓了一跳,光是嫁妆,就摆满了龙门巷外十里长街,当时引来全城轰动,众人纷纷前来围观,大到紫檀家具,小到扫帚簸箕,都是成套的,而且扫帚上都挂满了银饰,陆英喜欢翡翠,所以各种翡翠,金银首饰也是不计其数。当打点完完门房,大堂二堂,伴娘喜娘后,身姿窈窕的陆英终于移步到了帷帐婚床上,张武龄掀开新娘子盖头,众人都愣住了——不得了,新娘子太漂亮了,一双丹凤眼,眉梢微微翘,光芒四射,太美了。女大十八变,陆英比张家提亲的那时候,更美了,张武龄一见倾心,他们在众人的祝福声中默念着“白头偕老”。但人群中一老太太却心头一紧:太露了,留不住,会不长寿的。而多年以后回忆起来,老太太的话竟一语中的。

  三姐妹与他们的夫君

  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婚后夫妻二人相处和睦,恩爱有加。第一件大事就是替张家传宗接代,张武龄作为祖父张树声大房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妻二人都深明此理。于是,在陆英婚后的十六年,共孕育14胎,但因当时医疗条件差,带成的,只有9个孩子。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像张家这样的名门大户,都想要个男孩继承祖业,但前四个偏偏都是女孩,好不容易有个男孩,却夭折了,作为孙媳的陆英,压力特别大,她白天忙里忙外处理各种事情,晚上无奈抱着最小的充和暗自流泪。这时,张武龄的婶婶——即充和的叔祖母识修识修是李鸿章的侄女,看在眼里,她年纪轻轻就丧夫,后来,孩子皆相继离他而去,她喜欢陆英,看见陆英,就想起自己早逝的女儿,她心疼陆英,于是,她以自己年老无依,孤单为名,抱养了充和,自此以后,陆英竟接连生了5个男孩。算是完成了传宗接代这件大事。

  陆英与丈夫非常重视孩子教育,他们给孩子请先生到家里来教书,同时也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陆英夫妇都是爱读书之人,家里藏书更是多的超乎想象,各种书报随处可见,孩子们可以自由翻阅,光书房就有四间,她和丈夫各一间,孩子共用一间,楼上就全是藏书的库房,空闲的时候,他们就在书房里看书读报。书房四周墙上的装饰品,都是诗词歌赋。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个个爱读书,他们很早就读《红楼梦》·读《史记》《孟子》等古书典籍,也读白话文,读新时代的报刊杂志。

  陆英经常教孩子们唱扬州歌曲《西厢记》,唱《女儿经》。张元和到晚年依旧记得每句歌词,她说这些歌谣中的道理,让她受益一生。扬州是昆曲的“第二故乡”,从小生活在扬州的陆英对昆曲有着由衷的热爱,令她欣喜的是,丈夫居然和她有着同样的爱好,婚后的她经常和丈夫一同去看戏,梅兰芳的戏,他们几乎每场必到,有时也带着孩子,孩子耳濡目染的都喜欢上了昆曲,他们就请专业的老师到家里给孩子教昆曲,所以才有了后来“大姐”元和嫁给昆曲名家顾传玠。1986年,为纪念汤显祖诞辰370周年,78岁张元和与71岁张充和一同回国,同台献唱《牡丹亭》。一个演柳梦梅,一个演杜丽娘,台下掌声雷动,其中一位日本观众泪眼氤氲——这是大家闺秀演大家闺秀。

  陆英早年照,大部分被战争所毁

  温和娴熟,整个家族的主心骨

  由于在娘家就帮助母亲管理家事,在陆英嫁到张家的十几年里,丈夫对家事一概不问,由陆英全权负责,她掌管往来账目,田产,家族婚丧嫁娶等各项事宜,这个年收入几十万担租子,拥有几十处房产的盛族大户,光是每顿吃饭,就有四十多口人,陆英聪慧,善于用人,对理财规划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这些虽然让她忙碌,但她依旧打理的井井有条。她虽只是一个外来媳妇,却是整个整个张家的主心骨。

  她步履匆匆,却稳稳当当——她很早就放足了。她保持着传统的端庄,但思想并不守旧。她为人温和贤淑,精明能干却不锋芒。她延续着张家大户的礼仪,孝顺长辈,对婆婆更是敬爱有加。婆婆大寿,她会提前好几个月去景德镇定制“万寿无疆”彩色的寿碗寿碟等请客餐具,家里往来客人,宗族亲戚,都由陆英亲自安排。张武龄有个妹妹,虽是姨娘所生,但陆英并无歧视,反而在她婚事上大肆操办,忙里忙外,妥善安排,族里长辈都对这个长房媳妇,赞赏有加。

  她出生于富贵之家,嫁的又是名门之后,却丝毫没有豪门阔太太的架子,她体恤佣人,曾教育孩子,要尊重每一个人,包括家里的佣人。而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连一顿早餐也不忘记给家里的佣人分一半,她请先生教孩子读书识礼,但她觉得这不够,于是,发动家里的佣人跟着一起认字读书,让每个孩子负责教自己的干干(孩子的奶妈)读书认字,孩子和干干们积极响应,他们挑灯夜读,认识了很多字,后来都可以轻松自如的读完一本书。在陆英的操持下,这个大家族其乐融融,一团和气。

  陆英早年带着孩子在冬荣园与其母合影

  英年早逝,撒手而寰

  1921年,正值仲秋时节,寿宁弄花果繁茂,而这一家最重要的人——陆英却病倒了。据后来张家孩子回忆说,陆英因为拔牙感染,引起了现在人所说的败血症,一病不起,当时肚子里还正怀着她第十个孩子,孩子已经九个月了,张武龄找来最好的西医为陆英引产,孩子还是没能存活。病床上的她,依旧无比清醒,她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一群孩子。所以,她叫来所有干干(孩子的奶妈),每人给200大洋(那时,每个干干每月的工资是2个大洋),让她们保证,不管日后怎样,一定要将孩子抚养至18岁,而这些干干也遵守了和陆英的约定,把孩子们都抚养长大成人,有的甚至带大了第二代,接着带第三代,张家和这些干干们,亲如一家。剩下的嫁妆和钱财,陆英一并还给了娘家。

  就是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妻子和母亲,在孩子们的哭泣声中,众人的唏嘘声中,聪明能干,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陆英就这样离开了她的孩子和丈夫,那一年,她才36岁,带着依恋,带着不舍,带着深深的遗憾……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她的眼角有泪滑落。

  她的一生,短暂而匆忙,像节奏欢快的鼓点,紧密而激昂。一个女人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女儿的影响,虽然她去世的早,但她的孩子们一直记得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得她曾教过的歌谣。母亲给的爱,从来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一个人的童年,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志趣。陆英用她短暂的一生,深深的影响着她的孩子们。一生育九子,九子皆成才,陆英对于张家和张家的孩子,功不可没,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名门千金,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家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