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收复河西之战中为何秦军不敢正面应战?
关于战国时秦国的地理屏障,大家都熟悉的是秦国的函谷关、武关、终南山、黄河等天然地理位置。但秦国能够在战国合纵中能够独善其身而不是如魏、楚、齐、赵、韩等国或一战击溃或战略要地被占。除去函谷关、武关、黄河、终南山等天然地理,更重要的是秦国牢牢控制着这块关键战略要地——河西之地。
河西之战,并不是单纯的一场战争,而是以秦魏双方争夺为代表的一系列战役。除此之外,从战争的开始到结束,时间跨度也大,并非只有短短几年的时期。
河西之地的位置为:关中平原东部、黄河以西的地区。以下图中的地点为魏国夺取秦国河西之地时的地点。
河西之战历史进程
河西之战从公元前419年魏国夺取秦国少梁开始,直到公元前329年魏惠王因为龙贾之役失败被迫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历时90年。历经的国君有:秦国:秦灵公、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等7位国君;魏国: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等3位国君。
以下是河西之战的历程:
1、公元前419年魏军突袭秦国少梁(今陝西省韩城市西南),并修筑城池,秦军反扑争夺,直到公元前417年魏军才击败秦军,成功修筑少梁城,失败的秦军只能在少梁南方的黄河地带修建防御工事,希望阻止魏军南下;
2、公元前415年,秦灵公修补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修筑籍姑城(今陕西省韩城市北),继续防堵魏军;
3、公元前413年,上地郡郡守李悝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大败秦军;
4、公元前412年,魏国太子击攻占秦国繁庞,迁移出其居民;
5、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东南),并且修筑城池防守;
6、公元前408年,吴起攻打秦国,一直攻打到郑县,攻占并修筑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秦军不得不退守到洛水(陕西境内流入渭河的洛河),并修筑重泉城(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南),至此,魏国夺取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吴起担任首任西河郡郡守;
7、公元前401年,秦简公派军攻打魏国,到达阳狐(有观点认为是河东地区,但河西已经被魏国控制,秦军怎么可能穿越河西而到达河东?);即位的魏武侯和吴起、王错视察西河郡;
8、公元前393年,魏军在汪(陝西省澄城縣境内)击败秦军;
9、公元前390年,魏军和秦军在武城(今陕西省华县东)作战;秦惠公设立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
10、公元前389年,秦惠公以号称50万秦军攻打魏国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但被吴起以步兵5万、战车500辆、骑兵3000所击败;
11、公元前386年,魏国继续攻打秦国,虽然秦军击退魏军,但主将识被俘虏;
12、公元前384年,因为赵国攻打卫国,魏国、齐国救援卫国,攻打赵国;赵国和楚国联合,对抗魏国和齐国;双方大战四年,正是这四年,才给了秦献公即位后能够进行秦国改革,并把都城从雍(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北),可以说这四年是秦国能够扭转局势的关键时刻;
13、公元前366年,魏国和韩国联合进攻秦国,魏国甚至还在武城修筑城池;秦军在洛阴击败魏韩联军,一改自公元前419年秦军处处败战的局面;
14、公元前364年,秦献公率军亲征魏国河东,章蟜在石门山(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之役大败魏军,斩首6万,由于赵国出军,秦军才退;此战诸侯震动,秦献公也因此战被周显王“天子贺以襜霡”;
15、公元前363年,秦军试图夺取魏国少梁,但因赵国出军而作罢;
16、公元前362年,秦军趁韩国、赵国在沧水之战击败魏国的大好时机,以庶长国为将军攻打少梁,击败魏军,俘虏其主将公孙痤,夺下了繁庞;
17、公元前361年,魏国因为都城安邑所处的河东受到秦、赵、韩三国包围,加上韩、赵、魏三国交换土地后,于是迁都大梁,在河西之地修筑长城抵御秦军,对秦国采取守势;
18、公元前354年,秦军再次利用魏国援助卫国对抗赵国、出兵包围赵国邯郸、并在邯郸、襄陵(今河南省睢县南)和齐国、宋国、赵国联军激战时,袭击魏国西河之地,夺取魏国西河长城主要据点元里,歼灭7000守军,从而占领少梁;同时派遣公孙壮攻占韩国上枳、安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北)、山氏(今河南新郑市東北),并修建城池;
19、公元前352年,商鞅趁魏国还在和齐、宋、赵胜负未分时,率军渡过黄河,攻占魏国旧日都城安邑;
20、公元前251年,商鞅再次率军攻下魏国上郡要点固阳(今陝西省延安市东);魏国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并联合韩军在襄陵击败齐、宋、赵联军;齐国不得不要求楚国景舍出面调停修好;
21、在楚国的调停下,魏国和齐国、赵国讲和后,重新夺回了秦国所攻占的安邑和少梁,并包围固阳;
22、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在商鞅的建议下,和魏国修好,归还部分河西之地给魏国,又将都城从栎阳迁都到咸阳;魏国则在固阳修建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黃河的崤山长城阻止秦军东进;
23、公元前344年,面对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名义召集小国诸侯图谋攻打秦国,秦孝公派遣商鞅向魏惠王提出称王建议,将魏国的注意力由秦国转向齐国和楚国;
24、公元前341年,商鞅趁魏国在马陵之战败给齐国的机会,攻打魏国西部,击败魏惠王亲率之军;
25、公元前340年,商鞅攻打魏国河东,秦军和魏军在吴城(今山西省平陆县北)对峙;商鞅以相会为名扣押魏军主将公子卬,从而击败魏军;
26、公元前338年,秦国在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县南)击败魏军,俘虏主将魏错;
27、公元前332年到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所任命的大良造公孙衍在魏国上郡雕阴(今陕西省甘泉县南)和魏将龙贾激战2年,最后斩首4.5万,龙贾被俘虏,此战魏国防守河西、上郡的兵力均被歼灭;无力防守河西的魏惠王不得不在公元前329年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至此秦国完全收复了河西之地。
综述,从河西之战的历程可以得到:
1、魏国夺取秦国河西,主要是由吴起攻取,吴起之前魏国基本上就是花费了2年时间修建少梁城;
2、公元前384年魏国为救卫国而卷入魏齐、赵楚四国四年大混战,注意力东向,给了秦国进行秦献公迁都和改革的时间,为秦国扭转从公元前419年以来秦军处处败战的态势提供了国力基础;
3、秦献公时对魏国的洛阴之战、石门山之战、少梁之战三大战,由于是独力对战魏国,虽然取胜,但国力损耗太大,因此秦国不得不进行二次变法——商鞅变法,以进一步提升国力;相比秦孝公时期,虽然商鞅变法已经成功,但商鞅率领的秦军从未独力对战魏军:商鞅夺取魏国元里、少梁、安邑、固阳等,都是在魏国全力和齐、宋、赵三国大战时期进行偷袭的,击败魏惠王是趁魏国在马陵大败之机,击败公子卬军更是采用欺骗手段。秦献公时秦军独战魏军、秦孝公时秦军偷袭魏军,这不同时期秦军的表现都说明了秦献公、秦孝公时期魏国战力强于秦军;
4、秦国能够夺取河西之地,完全是因为商鞅的政治操作——劝魏惠王称王,引导魏国注意力到齐国和楚国两大强国,减少对秦国的关注。在魏国和齐国、楚国相互争斗时,秦国从中取利。商鞅之所以采取这种策略,而不是直接军事攻打已经处于守势的魏国河西之地,根本的原因在于:即便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还是不如魏国,秦军战力还是不如魏军。
5、在孙皓辉所写的《大秦帝国》小说中,魏国意图灭秦是在商鞅变法之前。但实际上,魏国是在商鞅变法成功之后才有意图攻秦灭秦的打算。
一句话就是:河西之战见证了秦国由弱变强的过程。如果秦国没有能够让魏国将注意力从秦国身上转移到齐国和楚国上,无力夺取魏国控制的河西之地,秦国国都咸阳在六国合纵攻秦时早就成为了废墟。秦国想要以山河之固来保存实力,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