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窦婴对大汉朝忠心耿耿,为什么还会被斩首处死?

  窦婴,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随着刘启及其母亲先后被册立为皇太子和皇后,窦氏家族在皇后(后为窦太后)的庇佑之下逐步强盛起来,而汉朝终于迎来了第二个强横的外戚家族。因此,窦婴在汉文帝时期就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成为吴国国相,到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都深度参与朝局。

  不过,窦婴的运气不错,七国之乱的爆发瞬间让他咸鱼翻身了。汉景帝启用了周亚夫后,不敢用刘氏宗亲,所以把目光瞄准到窦家人身上,就打算任用窦婴担当大将军。此时,窦太后看着跟自己享福的窦家人在关键时刻一点用没有,内心感到非常惭愧,就同意了汉景帝启用他的请求。不过,他也没有辜负汉景帝和窦太后的期望,成功地拖住了齐国、赵国的军队,为平定七国之乱立下了大功,于是被封为魏其侯,吸引了很多宾客的归附,且在朝中位置仅次于周亚夫名将周亚夫的悲剧,源于跨界任职的失败。不久之后,他又成为太子刘荣的太傅。

  好景不长,汉景帝要废掉刘荣的太子之位。窦婴几次向皇帝据理力争都失败了,一赌气就撂挑子了,躲到蓝田南山之下“养病”,数月之内无论谁说也不出来。不过,梁人高遂以“有如两宫(太后和皇帝)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为由加以劝说,他才恢复向窦太后和汉景帝朝请。此事让汉景帝看清了他的为人,也使得汉景帝大失所望,至死都不用窦婴为丞相。

  当时的丞相卫绾生病免职,汉武帝就打算重新任免丞相和太尉。武安侯田蚡在籍福的建议下,极力推让丞相一职,获得了太尉之职;窦婴则如愿地当上了梦寐以求的丞相之位,登上了人生巅峰。籍福可谓是窦婴的知己,知道他“性喜善嫉恶”,劝他“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然而,这番话遭到他的无视,也指出他之后下台的原因。

  窦太后也终于体会到汉景帝当初的评语是对的,“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魏其侯骄傲自满,容易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难以出任丞相,担当重任)”窦婴与田蚡都喜欢儒术,跟窦太后的道家学说格格不入,又伙同赵绾、王臧一起,撺掇汉武帝建立明堂,改革服制,命令列侯返回封地,恢复关禁;同时,对窦家和皇族成员实行才德考核,开掉很多人的族籍。这一番操作下来,刘、窦两家人员联合起来找窦太后哭诉,使得窦太后越来越不满,认为他们不能团结皇族宗亲,会激发内乱。腐儒赵绾又来了个神助攻,害人害己,建议汉武帝不要向窦太后禀报政事,给人一种要发动宫廷政变的迹象。窦太后得知此事后,终于忍无可忍,将窦婴、田蚡解职,又找了个罪名杀掉赵绾和王臧。

  这种情况和后世的戊戌变法失败何其相似!不过,窦太后对此事处理是相对温和的。汉武帝毕竟年轻,也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所以窦太后也没有废立皇帝的想法,只是想教育下皇帝,否则田蚡也活不了。这也是窦婴仅仅被免职的原因之一。窦婴另一个没受重罚的原因是,窦太后岁数大了,需要考虑身后事。虽然窦婴不向着窦家人,但是也不会蠢到害窦氏宗族,而且窦家作为外戚也需要窦婴这样的人来撑门面,不然窦家将很快自行衰败了。

  然而让窦婴没想到的是,自己这次倒得非常彻底。由于他是被窦太后亲自赶下台的,而皇帝是年轻的汉武帝,窦太后岁数又太大了,人们自然要进行显而易见的投机。于是,窦婴门前越来越冷清,逐渐变成了几乎无人上门的地步。逆境之下,窦婴对自己态度不变的灌夫异常珍惜,于是两个失意的人成了生死之交,最后一起找死了。虽然新得势的田蚡欺负过气的窦婴,但是窦婴和田蚡只是小的过节,双方一开始都没分生死的意识。问题就出在灌夫身上,因为灌夫掌握了田蚡勾结淮南王刘安一事,还用这事来威胁田蚡,于是田蚡极力利用灌夫在丞相府发酒疯一事加以灭口。窦婴为救灌夫,弄出来个汉景帝的遗诏“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结果皇宫里找不到底档,窦婴便犯下了矫诏的大罪,最终被斩首示众。

  窦婴成为自汉文帝登基后第二位不得善终的外戚,死因也不禁让人唏嘘。虽然窦婴是一名外戚,但是对大汉朝忠心耿耿。他当众反驳汉景帝传位梁王刘武,是为了维护汉朝父子相传的皇位继承制度,是为了维护汉朝的长治久安;和田蚡等人一起推行儒家治国理念,贬黜窦家和刘家的无能之人,也是出于支持汉武帝实行有为政治的需要。然而,他没有考虑过窦家之人的利益,也没有考虑过姑母窦太后的感受,没有想明白自己的地位和窦太后是密不可分的,真可谓是让姑母真正生气又无奈的熊孩子。他的名利心还是太重,看不透时局,失意之时不能谦让谨慎,终究是意不平才和灌夫同病相怜。事到临头,他为灌夫不惜以侯位来抗争,尤其是那句“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且终不令灌仲孺独死,婴独生”,让人觉得他不愧是值得托付的生死之交,不负侠之名。总而言之,窦婴的遭遇让人非常惋惜,无论在顺境或是逆境,都缺少了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