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宋朝时期,为何人们吃羊肉不去掉皮呢?

  宋朝时期,宋与辽国的关系一直很紧张,两国连年征战,彼此在各个方面都暗自较劲,就连日常的饮食都要成为对方攻击嘲笑的目标。

  宋太宗在位时,跟辽国关系不好,两国之间经常打仗,宋朝这边不是对手,打一回败一回,宋太宗不服,亲自出征,结果连他自己都挨了一箭,吓得坐着驴车逃跑了。

  宋真宗即位,接着伐辽,这回好,先败后胜,在澶州城下一弩射死辽军统帅萧挞凛(一名“萧挞览”),辽军士气大挫,跟宋朝签下停战协议,史称“澶渊之盟”。打这儿以后,宋辽之间互派使臣,明面儿上好得就跟亲兄弟一样,但是在餐桌上,唇枪舌剑,嘴仗不断。

  有一年,辽国皇帝过生日,宋真宗派使臣滕涉去祝寿。寿宴之上,陪腾涉喝酒的辽国大臣指着席上的羊肉问道:“我们大辽厨师的手艺怎么样?”滕涉毫很有礼貌,连说不错。辽国大臣不满足,又说了一句:“去年你们大宋皇帝过生日,我也去祝寿了,你们大宋厨师做的那叫什么玩意儿,炖羊肉怎么不去皮啊?”滕涉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在嘲笑大宋饮食文化啊,意思是说宋朝人太野蛮,连羊皮都吃。滕涉不示弱,当场还击:“本朝出产丝蚕,故肉不去皮。”我们宋朝盛产蚕丝,所以我们吃羊肉不去皮。

  大伙读到这里,可能会犯嘀咕,蚕丝跟羊肉有啥关系?滕涉干嘛要这样说呢?其实滕涉说的是反话:“你说我们宋朝人野蛮,你们辽国人连丝绸都没有,只能裹着羊皮御寒,我们是吃肉不去皮,你们却是穿衣不去皮,瞧瞧你们身上那层羊皮,到底谁更野蛮?”辽国大臣听懂了他的意思,红着脸不说话了,滕涉算是不辱使命,为祖国打赢了这场嘴仗。

  事实上,宋朝人吃羊肉并不是一直不去皮,只是偶尔不去皮罢了。为什么不去皮?首先当然是因为宋朝缺羊,为了不浪费,有时候会将羊皮入馔。但更重要的原因不是这个,而是因为宋朝的饮食文化比较发达,厨师的手艺比较高超,能把带皮羊肉炖成美味。辽国人就不行了,他们刚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走出来,只会炖羊肉,不会炖羊皮,所以吃羊肉必须去皮。

  2012年我去云南曲靖,在地摊上吃过一回焖羊肉,那道羊肉就是带皮做的。听摊主说,带皮羊肉斩成小块,煮去血水,皮朝下煎一煎,再用高压锅焖煮半个小时,有那一层羊皮护着,羊肉不会走油,吃起来又软又弹牙,一点儿都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