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上的刘娥真的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吗?唐宋之间的临朝称制有什么差异?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娥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提到刘娥,可能大家有些陌生,但是提到“狸猫换太子”这个典故中,那个拿了剥皮狸猫换了李宸妃所生婴儿的刘妃,很多人想必恍然大悟:噢!原来是她!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狸猫换太子》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背景是发生在宋真宗后宫中刘妃为了争夺后位,用剥皮狸猫换掉了李妃所生的男婴。刘妃后来生了个男婴,登上后位,而李妃因生下妖孽被打入冷宫,后被宫人救出宫。多年后,刘皇后所生孩子夭折,真宗无子,立了他八皇兄之子(实为当年被换走的皇子)为太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流落民间的李妃遇上了包拯,在包拯的彻查之下,当年狸猫换太子的真相大白,李妃与仁宗相认,而刘妃阴谋败露自尽身亡。包拯在这案中立了大功,仁宗任命他为宰相。

  历史上的刘娥皇后真如故事中一般吗?

  小说里的刘娥狠心、不折手段,那么历史上的她又是怎么样的呢?

  刘娥的祖父是后晋、后汉时期的大将军,父亲是太祖时期的嘉州刺史,只可惜父母早亡,刘娥成了孤女寄人篱下。长大后,她成为了一名歌女。

  在认识赵恒之前,刘娥早早地嫁给一个银匠龚美为妻。后来因故被推荐给了还是韩王的赵恒。赵恒十分喜爱刘娥,但宋太祖不满刘娥的出身,将刘娥赶出了王府,另外为赵恒赐婚。赵恒将刘娥“金屋藏娇”,安置在一处,不时前往私会。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赵恒(真宗)即位,刘娥被接进宫,公元1004年,册为四品美人,之后接连晋封至德妃。

  公元1007年,真宗原配郭皇后去世,仁宗欲立刘娥为后,遭到群臣反对:

  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

  除了这个原因,还因为刘娥受宠多年,未能诞下子嗣,这也使得仁宗没有说服群臣的好理由。公元1010年,真宗宠幸了刘娥宫中的宫女李氏,怀上了真宗唯一的皇子,对外,这个孩子算在刘娥的名下。凭借这个孩子,群臣再无力阻挠真宗立后,公元1012年,刘娥被册立为后。

  这是历史上真实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原型,只不过历史上的李妃并未被打入冷宫,而是又生了一个女儿,凭借着两个孩子,以及为真宗册立刘娥为后做出的贡献,李氏被晋封为婉仪,在仁宗即位后,刘太后晋李婉仪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守陵。

  历史上的刘娥对待仁宗是视如己出,也未曾对李氏下毒手,相反,作为真宗一生最信任和宠爱之人,她在李氏后面的晋封之路上,也没少出力。即使李氏去世后,她给予哀荣依然很高,临终前将其册封为宸妃下葬,更是用水银保养其尸身,帽子和衣服和皇太后一样,足见安排之人的用心。

  刘娥: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主

  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此时的太子赵祯年仅12岁,因其年幼尚不能理政,故尊遗诏:“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刘娥就成为了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主。

  翻阅一些史料,我们会发现,这个我们不太熟悉的刘娥太后,竟与吕后、武后并称: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这个评价可以说非常高了,那么刘娥临朝诚挚期间做了什么,能留下这么不错的评价?

  1、结束了“天书运动”。“天书运动”简单说来,就是宋真宗自导自演的一场,与士大夫共同“粉饰太平”的戏码。这场长达十余年的事件,导致了北宋朝政混乱,无心革新。刘娥临朝称制后,将这场近乎病态的“文化狂欢”结束掉。

  2、结束党争。刘娥自己也是从党争之中波爬滚打上位掌权的,所以她深知党争的利弊。故令人收集信息,清楚朝中人脉关系网,平衡各党派的势力关系,避免了朝臣们结党营私,影响朝政。

  3、主持发行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一些有利于民生的事,刘太后也做了不少,在她临朝称制时期,为后来的“仁宗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刘娥临朝称制看唐宋女主临朝称制的差异

  临朝称制由西汉吕后所开辟,而我们比较熟悉的女主临朝称制有西汉王政君王太后、东汉邓绥邓太后、唐朝武则天武后等等,尤其是唐朝武则天留下的影响,让后来的宋朝对女主干政、临朝称制防范得更加严格。

  但由于特殊情况,宋朝依然出现了女主临朝称制的情况,从刘娥开始,北宋一朝出现了好几位女主干政、临朝称制的情况,比如英宗的皇后高氏、哲宗的皇后向氏,都曾临朝称制,但其中的原因各不相同:

  比如刘娥临朝称制,因为真宗崩逝时,仁宗赵祯才12岁,真宗留下遗诏令刘娥: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宋神宗皇后向氏,因迎立端王赵佶(即宋徽宗)为帝,故宋徽宗主动要求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宋仁宗皇后曹氏因英宗身体不佳,无法料理朝政,曹太后垂帘听政直到英宗身体康复后撤帘。

  虽然原因各不相同,可我们纵观下来看到,北宋女主干政、临朝称制的人数不在少数,却没有出现像唐朝武则天那样直接称帝,或者像韦后那样闹得满庭风雨的地步,唐、宋之间的临朝称制究竟有什么差异呢?

  1、宋朝从建国以来,采取的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后妃临朝的权力。宋朝重文轻武,赋予士大夫的权力也较高,而这些士大夫有时候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何况是临朝干政的后妃,只要他们觉得你有不轨企图,怕是冒死进谏。而且皇帝一旦成年,若是临朝称制的太后眷恋权力,不肯还政,他们会形成一股压迫性势力,迫使母后撤帘归政。

  2、唐朝的后妃们,出身高门世家的比比皆是,前朝后宫关联甚密;而宋朝的后妃们,普遍家世都不高,大多数是中小世家出身,甚至也有平民出身,比如咱们前面的主角刘娥,孤女出身,直到被册封为德妃后,才认了她疑似“前夫”的银匠龚美为哥哥;神宗的向皇后,曾祖父虽是宰相,但她的父亲只是青州知府。

  3、限制外戚势力。唐朝时期,外戚势力往往能与后妃相呼应,这样一来,内外勾结,极为容易让两股势力拧成威胁皇权的威胁。宋朝在这方面就与唐朝不同,对外戚势力的防范可谓十分严格:禁止朝臣外戚进入后宫,同样的后妃也不能随意出宫会见外戚,这样一来,将双方沟通的桥梁切断。同时对外戚的官位权力限制也颇多,不能担任重要职位,不能掌握兵权,尤其不能担任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宋朝中央决策机构)要职。

  权力是个好东西,一旦沾染上都很难避免的会眷恋不舍,包括刘娥在内的宋朝后妃们也不例外。但若是能很好的在其他方面做好规范和限制,让后妃干政、临朝进入到一个良性的轨道中,那会让更多有才能的女性走到台前,做出一番良好的政绩,成为皇权和朝代发展的助力,未尝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