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李自成在北京待了42天就狼狈收场?背后啥原因呢?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3月18日,大顺军队攻至北京城内,到了19日,彻底攻克北京全城,崇祯帝也自缢身亡,李自成在当时可谓是如日中天,但是没多久李自成在山海关遭遇大败,到了4月30日大顺政权彻底退出北京,使得清军不费吹灰之力进入北京,清朝完成了太祖和太宗两代人的夙愿,李自成也开始了自己一泻千里的溃败之路,是彻底一蹶不起。

  李自成进入北京按3月18日开始,撤出按4月30计算,满打满算在北京也就是待了42天,那么这期间李自成到底干了什么,最后竟然是狼狈退出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刚刚进入北京正是如日中天之时,竟然犯下了三大错误

  李自成刚刚进入北京之初,可谓是意气风发如日中天之时,对外挟攻克北京之势,使得北方各地大多是望风而降,在短时间内是占据了北方,使得当时世人认为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就是下一个大一统王朝。

  对内前明官员纷纷归降,至于投降军队,更不用说了,光进军北京路上就收编了不少降军,可以说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一派生机勃勃之势。

  但李自成犯了三个致命错误,其一在于他对于关外大清政权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并没有及时将自己从起义军领袖转化到天下之主的位置上,当然也许是因为他进军北京太顺利了,没想到会这么快攻克北京,所以下意识认为明朝与后金(大清)的战争与自己没有关系,并没有清醒认识到自己灭了明朝就要代替明朝的位置抵御关外大清,所以对清朝并没有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诸如大同的防务,李自成都是派嫡系将领去镇守,但是关键的山海关,李自成刚开始的打算是招降吴三桂,然后派降将唐通带领本部八千人前往,是既没有派嫡系大将,也没有派嫡系部队去接管。

  而这也是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在山海关打了李自成一个措手不及的重要原因。

  其二在于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北京一带的军队虽然不少,但是降军居多,嫡系部队很少,主力都分散在西北和湖广一带,而进军北京路上,更是留下不少军队驻守,使得兵力更加分散,也就是说李自成在北京一带并没有安排足够多的主力部队,这也是他后来退出北京的关键原因之一。

  其三在于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实施了“追赃助饷”,得罪了大批的官绅阶级,而官绅在明末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没有官绅阶级的大力支持,甚至是遭到他们的反对,就意味着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并未真正的控制住北方,是根基不稳。

  这也可以视为李自成没有从起义军领袖转化为天下之主的标志之一,而且李自成不是说拉拢一批,打压一批,整体来说就是全面打击官绅阶级,因为他对于前明官员并没有照单全收,所用者很少,相对来说,大顺政权一般是起用在前明没有出仕过的举人,不放心前明官员,对其也没有表现出重用的态度。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李自成在起义过程中,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并且在1643年实行了三年免赋,没有攻克北京以前,大顺军队可以以战养战,攻下一地,拿明朝宗室和官员开刀,没收其财产,以维持军队运转,可一旦停止这种以战养战模式,短时间又不能收赋税,就面临着财政窘迫的巨大问题,所以进入北京以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拿官绅阶级开刀,以解一时之急,维持了政权运转再徐徐图之。

  当然大顺军队在这阶段并非是无恶不作,并且是迅速腐败乃至失去人心的,整体而言大顺军队没有腐败那么快,没有在京城大肆掠夺的,不过北京毕竟是京师,可谓是官绅云集,既然要“追赃助饷”,势必在北京造成了不小影响,所以很多人以此认为大顺政权进京以后迅速腐败变质。

  二、因为三大错误,导致吴三桂降而复反,并且由此引发李自成山海关大败

  吴三桂为什么会降了李自成,甚至前往北京朝见李自成时,已经走了一半又反悔了呢?

  现在最主流的说法是因为吴三桂为了陈圆圆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其实更有可能的是因为“追赃助饷”维护不了官绅阶级的利益,而且吴三桂还听说了父亲也被“追赃助饷”了,害怕到了北京以后被李自成一锅端了,所以才反悔,毕竟吴三桂不是寻常人,更是在边关抵御清军多年,不可能为了一个女人而失去理智铤而走险的,而且当时吴三桂手里兵力满打满算五万,没有自己的后勤系统和固定地盘,根本对抗不了已经统一了北方的大顺政权。

  吴三桂返回山海关以后,自然知道只靠自己手里这点兵力对抗不了李自成,所以与虎谋皮,请求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帮助。

  而得到了消息的李自成,于四月十三日亲自带领近十万大军讨伐吴三桂,本来这样的布置是十拿九稳的,但是大清多尔衮一方的加入,最终使李自成大败。

  可以说自此李自成一方局势是急转直下,从如日中天开始一落千丈,乃至狼狈退出北京。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之所以败得很狼狈,其实关键原因在于在政治上实行“追赃助饷”政策,由此引发了吴三桂降而反悔,还有在战略上轻视关外大清政权,在军事上布置不当,导致北京一带没有太多主力部队,所以被清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三、李自成狼狈称帝,然后退出北京

  回到北京以后,根据史料记载,李自成刚开始是打算坚守北京的,并且做了一定的措施,但是不久做出决定退出北京,打算狼狈西逃,于是在4月29日,虽然之前李自成已经在西安称帝,但毕竟不是在京师,所以在北京举行了即位典礼,次日大顺政权狼狈的退出了北京。

  至于为什么呢,其一是前文中交代的“追赃助饷”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毕竟得罪了官绅阶级,在那个年代,官绅阶级可谓是代表了底层人民,得罪了他们,等于没有了基层支持。

  其二是李自成终究是站在风口飞起来的人,让他做一时枭雄或许可以,让他当天下之主,根本是当不了,所以遭遇了山海关大败以后,李自成并没有选择坚守北京,并且调集军队来支援,进而调动整个北方资源来与大清硬碰硬,而是延续了之前与明军的打法,遇有失败首先就是逃,没有什么高明战法,只是想着先逃为妙,以后再找机会东山再起,害怕被清军包围在北京城中,等不到援军到来。

  但清军毕竟不是明朝军队,战斗力很强,更没有两线作战的压力,所以李自成这一撤,不只是再没有回到北京,更是败得一塌糊涂,次年更是悲催的在湖北被当地农民误杀。

  所以说人有时候要认清楚自己的实力,要摆清楚自己的位置,不然野心再大,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即使遇到风口,可以飞得很高,但是一旦过了这阵风,需要靠自己实力翱翔天际,却没有这个实力时,往往是上天不会再眷顾你,那么你将会以比上升时还要快的速度下落,最终是一个惨不忍睹的下场。

  这不,李自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日中天时被人认为是下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可以比肩明太祖朱元璋,是唐太宗李世民式的人物,结果事实证明,李自成永远成不了朱元璋,也成为不了李世民,只能在历史上留下尴尬一笔,同时成全了清朝这个在后黄雀,使其完成蛇吞象,成为翱翔九天的金翅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