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他在绘画史上着怎样的影响?

  中国王朝的历史上共有两次盛世的崩盘,一次是汉朝,一次是唐朝,而五代十国就是大唐崩盘后出现的,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在对于王朝的覆灭进行淡淡的默哀之后,绘画艺术以个体行为的方式,并且以独立、不受束缚的身份,再一次开启进山运动,在山水画里构建文人的山水精神,荆浩就是这种行为的先驱者。

  荆浩,字浩然,号洪谷子,泽州沁水县人,他是唐末至五代时期著名的画家,对我国古代美术史有着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一位理论家。

  荆浩年轻时,曾在开封得到同乡裴休的照顾,担任一个小官。唐末藩镇割据,天下动荡不安之时,荆浩为了躲避战乱,不再入仕,隐居于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过起了自给自足的耕种生活。在这样幽美惬意的环境中,从小接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且对艺术颇具天赋的荆浩,在山水画的创作上的造诣更上了一层楼。

  荆浩的山水画讲究的是笔墨并重,皴染兼备,在描绘山水景致的同时还不忘兼备形神,利用对画中景物的细致描写,让其错落有致的排列在画布之中,这是中国山水画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此之前,山水画中很少见到全是大山、大树的全景式布局的山水画,正式因为太行山的磅礴气势,让荆浩能够关注到更广阔的空间,最终创立了“大山大水,开图千里”的新格局,这也是对大自然审美认识的深化。荆浩在山水墨画方面颇有成就,他的弟子关仝更是青出于蓝,史称“荆关”。他们的山水画技巧直接影响了北宋分风貌,对于中国山水画走向全盛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他们笔下的山水画以中原地区的实景为主,开创了一个以大山大水为特点的新的画派——北方山水派,荆浩就是北派山水的鼻祖。

  荆浩不仅是一位绘画艺术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绘画理论家,他创作了一部山水画论著《笔记法》,假借在太行山中与一老叟的问答,全面且清晰得阐述作者自己的绘画理论。《笔记法》的核心理论是“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这是根据前人的理论与作者自身的经验所总结出来的,这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在中国绘画史以及绘画理论史上,都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及作用。

  荆浩的作品大多已经失传,尚存的传世作品有《匡庐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