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珙是什么人?是宋朝武状元,也是抗金英雄
小编整理了宋朝武状元李珙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
公元1107年,也就是北宋徽宗大观元年,朝廷的武举科出了一位武状元。此人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位武状元,为啥这么说呢?有两个原因:
其一,他是弃文从武拿下状元的典范。
其二,他留下了身率孤军勇赴国难、千里勤王、壮烈战死的英雄事迹。
此人到底是谁呢?他姓李名珙,是一位著名的抗金英雄,也是广西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
李珙是广西永福人,出生于公元1085年,从小立志考取功名,因此发愤读书,力求上进。他小小年轻就先后参加了县试和乡试,考试成绩都很不错,顺利取得了上京参加会试的资格。
可是李珙来到东京汴梁之后,不知道是没发挥好,还是才力不够,总是没能考出好成绩。更可气的是,他连续考了三次都榜上无名。
十余年寒窗苦读,眼看就要修成正果,可总是过不去这最后一关。李珙迷茫了,困惑了,他不愿意才一次又一次经历这样的痛苦了。于是,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不考这破文状元了,回家去练武,考武举!
当然了,李珙弃文从武,并非是由于受到打击就退缩了、放弃了,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人。
要知道,当时正是北宋的尾声,内有佞臣当道、闭塞贤路,即便考上了文状元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沦为蔡京、高俅、童贯等人的玩物?外则有金国、辽国侵略边境、袭扰中原,堂堂男儿理当征战沙场、为国杀敌!
于是李珙回到家乡,每日起早贪黑苦练武艺,把连续三次名落孙山的羞愧、怨愤统统化作了练出一身好功夫、报效国家的动力。
22岁那年,李珙再次踏上了进京的旅途,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会试,他去的武举考场。苦心人,天不负,放榜之日,他惊喜地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列在第一位!
武状元李珙被朝廷授予武功大夫的头衔,当时并没有获得实职。不过,李珙并不灰心,机会总会到来的,慢慢等、继续熬吧!
这一等就是13年。
1120年,南方闹起了农民起义,有个叫刘花三的义军首领,跟朝廷对着干,闹腾得挺凶,从江西一直打到了广东边境。
这事把当朝皇帝都给惊动了,宋徽宗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会议决定,选派一些待命的武官去征讨乱贼。有关部门一查名册,武状元出身的李珙自然就成了理想人选,于是他被任命为广东路都监。
李珙也确实是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一出马就建功了,在各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只用了不到一年就把这伙起义军给打得落花流水。李珙更是亲自抓获了贼首刘花三,立了头功。
论功行赏,李珙官拜忠州刺史,后来又当上是邕州团练使,相当于如今的省军区司令员。
到了宣和末年,北方边境的金军越来越嚣张了,竟然一直打到了首都汴京。北宋王朝多年重文轻武,军队根本打不过人家,于是皇帝发诏书号召全国都来起兵勤王。
李珙虽然镇守的是国家的南部边境,却有很强的危机感、使命感,他不以山高道路为借口,马上采取行动,很快就招募了三千人马准备北上勤王。
本来李珙想带着手下的部队一起北上,没想到他的顶头上司程大器拒不放行,李珙无奈,只好带着那三千敢死队出发了。
这时候数万名金军已经打到湖南境内了,对李珙的人马进行了围追堵截。李珙手里这点人马,只有处处挨打的份。更惨的是,沿途州县全都只顾着闭门自守,李珙的人马连军粮都解决不了。
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珙也决不肯放弃,誓死勇赴国难。最终,这支部队因粮草不继、孤立无援,于1124年被数万金兵重重围困后全部屠杀,李珙战斗到最后一刻,死于乱军之中,时年39岁。
这悲壮的消息传到北方,宋徽宗也为之感动,不过他此时已成了金人的俘虏。
赵构继位后,没有忘记李珙的爱国义举,追赠他为“忠州防御使”以示表彰,又把他的儿子们全部封官,甚至还要求岭南各地都兴建祠堂供奉李珙。赵构给他一家的这待遇可是比岳飞、岳云父子高多了!
李珙年仅39岁就壮烈殉国,但其短暂的一生却光彩夺目。他抗金的功绩,虽然无法与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相提并论,但其忠勇精神却足为万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