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颁布严厉法令以治贪,为何还是没能阻止贪污行为呢?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1368年,四十岁的朱元璋坐到了皇位上,他建立了大明王朝。
他想创建一个清明、没有贪腐的王朝。每当想起他父母因为赈灾粮被贪污而饿死的情境,朱元璋就忍不住恨得牙根痒痒。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整治贪污的措施,这些措施,一个比一个严酷。但遗憾的是,明朝的贪腐非但没有减少,而愈演愈重。
史上最严厉的治贪法令
朱元璋一建立明朝,就对大臣们表露了自己对贪污行为的痛恨。他做了《醒贪简要录》并规定,各级官员,只要贪污数额超过60两银子,就格杀勿论。
他还创造了一个规定,百姓如果发现有官员贪污,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送到京城问罪,一路各检查站必须要放行。如果有阻挠的,一律格杀勿论。
除了各项制度外,朱元璋惩处贪官的酷刑更是数不胜数。而且他有一支特别的耳目,专门帮助自己搜集贪官的素材。这群人就是遍布全国各地的检校。他们发现有贪官就直接跟朱元璋汇报。
就这样在朱元璋的整饬下,从明朝建国以来,不到20年的时间里,因贪污被处死的官员就有好几万。各地的官员,从基层到省,几乎没有能做到任期满,就因贪腐问题被处死。
但是令朱元璋想不明白的是,在严刑峻法之下,为什么贪官处罚了一批,又冒出了一批。
空印案与郭恒案
明朝初期有四大案件,分别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和蓝玉案,而其中的空印案、郭桓案恰恰反映了朱元璋统治时期的贪腐的问题。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对这两个案件有着非常详细的介绍。我们分别来看一看。
洪武九年,一张盖有地方官府官印的空白账簿呈现在了朱元璋的案牍之上。看到这张空白的账簿,朱元璋怒不可遏。他没想到官员背着他搞出这种名堂。
原来,当时规定各地需要到户部报告地方账目,而且必须要保证地方账目和中央审核的一致,如果有问题就需要回去修改。这个要求放在今天,看似很简单,但在明朝交通并不方便,很多时候一来一回就需要花上很多功夫。因此,一些官员为了图省事,就带着盖好印章的空白账簿。
而且这样做的官员不在少数,只是朱元璋自己不知道。于是当他得知存在这样的问题后,就震怒了,命令官员去彻查。
最后,全国140多个府,1000多个县的官员都牵涉其中。朱元璋在盛怒之下要求,涉及空印案件的主事官员直接杀掉,而副手则杖责一百。一番大动干戈后,把整个明朝官场都搅和坏了,还有不少含冤而死的官员。
说完了空印案,再来说说郭桓案。
洪武18年,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因贪污盗卖官粮被处死。这个案件之所以影响非常大,一方面是因为郭桓等人,贪污的数量巨大,数据记载,他们一共贪污了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另一方面,这个案件中,涉及的官员数量非常多,六部中具有官员深陷其中,最终被杀的官员超过三万人。
讲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说,贪官该死,谁叫他们贪污的。
此话没错,但也得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朱元璋颁布了这么多法令,用酷刑都没能阻止官员们贪污的行为呢?
为何酷刑禁不住贪官?
朱元璋想用一剂猛药要治理官员的贪腐。然而,他过于看重刑法,而没有从制度上加以调整,这就导致官员在重压之下反弹,甚至铤而走险。
另一方面,不得不说说明朝官员的待遇了。明朝官员工资非常低,一个县的县官,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只有7.5石,而他还得养家糊口。这点俸禄显然是不够的。俸禄低,工作强度还大。在明朝,官员们一年只休息三天:过年、冬至以及朱元璋的生日。
就这样,在朱元璋和大臣之间,形成了非常深的矛盾。朱元璋恶狠狠地推行刑法,想用这样的方式治理贪污,而效果却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