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孝庄太后独葬之谜:高规格的国葬表示大贡献

  孝庄太后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代皇帝顺治的母亲,是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生于公元1631年3月28日,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死后独葬一墓,因为他的丈夫的陵寝称为昭陵,所以她的陵墓称作昭西陵。

  昭西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与东陵之间有一道风水墙相隔。按照清朝早期的葬制,皇后无论死于皇帝前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可是孝庄在其生前却嘱咐康熙帝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经很久了,卑贱的人不能惊动尊贵的人,现在我已经不方便和她合葬了。如果在他的陵寝附近再造陵墓,不免要多动用民众劳力,同样也不是合葬。我这心里始终挂念着你们父子(顺治、康熙),不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你务必在遵化找个地方将我埋葬,我就没有遗憾了。

  康熙皇帝对祖母非常孝顺,所以在孝庄去世后,没有将其葬于昭陵,而是在东陵边修建了一处暂安奉殿,没有建造地宫,也就是没有将孝庄埋入地下。因为孝庄对生前所居住的慈宁宫东侧的一座小殿十分喜爱,康熙就命人拆掉,移到陵区重建成享殿。孝庄的棺椁放入暂安奉殿的宝座上以后,殿门就用土掩埋了,这也算是另外一种入土为安的方式吧!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从二十七年到六十一年这三十五年间,康熙帝共二十六次祭谒暂奉安殿,可谓孝子贤孙的典范。然而,直到康熙帝去世,都未能解决孝庄的陵寝问题。直到雍正帝继位第三年(1725年),也就是皇太极与孝庄成亲100周年,这个问题被重新提上议程并最终得以解决。雍正皇帝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国家昌盛,圣祖(康熙)在位时间长。子孙繁衍多为理由,认为暂安奉殿这个地方特别吉利,所以将此地改为昭西陵,并与这年二月动工兴建地宫,同年十二月正式下葬。

  有人认为,孝庄没有和皇太极合葬,是因为她后来嫁给了摄政王多尔衮,康熙帝没有办法处理这种关系,只好将她独葬。孝庄有没有嫁给多尔衮,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本文要说的是,太后独葬,古有先例。秦始皇的亲奶奶夏太后也是独葬一陵。当然,这种独葬指的是最高规格的国葬,不是一般的安葬。

  秦始皇继位为秦王的第七年(前240),他的奶奶、也就是秦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后去世了。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死后葬在芷阳,所以,夏太后就另外单独葬在杜原之东,说,向东可以看到我的儿子,向西可以看到我的丈夫。还说,在百年以后,这地方的旁边一定会出一个万户的城邑。她的丈夫是秦孝文王,《史记》在记载这件事情的时候,先说的是孝文王的王后华阳太后与孝文王合葬寿陵,然后才说夏太后葬在杜原之东,可谓是用心良苦,因为这时候华阳太后还没有死。华阳太后死于秦始皇为王第十七年(前230)是在夏太后死去十年以后的事情。

  夏太后为什么要独葬?这是因为她的尴尬地位所决定的,也是秦始皇执政时期秦王室的无奈选择。

  夏太后史称夏姬,是孝文王众多妻子中的一个,很不受宠,既不是原配也不是正室。她生了一个儿子,叫异人,被派往赵国做人质。那时候,秦国还是秦昭王执政,无论是为王的爷爷还是当太子的父亲,都没有人拿她这个儿子当一回事,所以,异人在赵国日用不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人质本来是两国罢兵息战的象征,但在异人做人质期间,秦国却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异人也是没有一个好脸子。可是这个异人虽然让人不甚待见,商人吕不韦见了却像是见到了宝贝,说这是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将来高价出售。于是对异人说:“秦王已经老了,你的父亲安国君继位秦王是早晚的事情。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排在中间,你和你的母亲都不受宠爱,凭你自己,很难当上太子。我可以让你当上太子。”这话说到了异人的心里,于是让吕不韦为他运作,说,成功了和他分享富贵。吕不韦于是搜购珍奇玩物,西去秦国游说华阳夫人。因为华阳夫人是楚人,异人从此改名为子楚。吕不韦对华阳夫人说:靠美色得宠是难以长久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减少。现在您没有儿子,为什么不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又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这样一来,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的儿子继立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吕不韦顺便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宾客诸侯遍及天下,还说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华阳夫人终于被吕不韦说动,并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表达了收子楚为自己的儿子,以便日后有个依靠,并希望将其立为继承人的想法。安国君同意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子楚就成了华阳夫人的儿子。

  几年后,安国君继位为秦王,这就是秦孝文王。很不幸,孝文王为王不到一年,正式即位刚刚三天就死了。子楚继位为秦王,这就是庄襄王。庄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太后,同时尊生母夏姬为太后,称夏太后。这个夏姬尽管被称为太后,又是秦王的生母,但从王室礼制传统来说,华阳夫人既是孝文王的正室夫人,又是庄襄王的法理母亲,夏姬活着可以是太后,死了却不能成为“先王后”,不能享受正室待遇,也就是说,不管早死晚死,地下那个“正位”只属于华阳夫人。不管是夏太后自己要守在丈夫和儿子中间,还是秦王室给她找了这么一个理由,都是一种最佳的处理方式。

  如果说夏太后是因为地位尴尬而独葬,那么,孝庄太后独葬确是因为地位的崇高需要独葬。皇太极死的时候并没有继承人,为此,八旗诸王为争夺皇位闹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其中呼声最高的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妥协的结果是孝庄的儿子福临继承父位当了皇帝,多尔衮当了摄政王。据说这个方案是多尔衮提出来的,实际策划者确实孝庄。入关后,福临被称为顺治皇帝。然而,这个皇帝多少有点儿不大着调,恋色崇佛,和政治上的盟友蒙古族关系也处理的不太好,最后又年纪轻轻的染上天花病死了。他的儿子康熙帝继位的时候仅仅八岁。康熙帝后来能够成为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可以说是与孝庄指定、教育、扶持和辅佐分不开的。可以说,孝庄辅佐了三代帝王,扶立了两位皇帝,又是两位皇帝的老师。尤其是康熙皇帝,孝庄既是他的奶奶,又是他的老师,同时还是他的依靠和主心骨。对于这样一个人,康熙对她的感情和思念不是一般人能够感受到的。三十五年间,康熙能够二十六次祭谒暂奉安殿,不是一个皇帝的做作,确实是感情的真实流露。他不把孝庄埋于地下,虽说有一点儿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不舍。他没有把孝庄葬到沈阳皇陵,为的就是方便自己对奶奶这份感情的表达。

  雍正皇帝将孝庄埋葬了,他为父亲、为清王朝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他确立了孝庄在清王朝的崇高地位,将她独葬一陵;他把这个陵墓称之为昭西陵,没有与丈夫合葬的孝庄,仍然和丈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个加了一个“西”字的陵墓仍然是昭陵。如果说后代人会比我们聪明,那么,前代人也会给我们留下启示。如果我们能够借鉴前代,同时又给后代留下一些东西,那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