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席地而坐”的汉代,那时的家具样式有多丰富?

  生活起居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汉代时期还是属于席坐时代,但这一时期的床榻都抬高了视线。这时候用于贮藏物品的容器,庋物之器。这些都朝着加剧方向发展,在汉代有了初具规模的桌子,那个时代也被称为“垂足坐时代”。

  那么,“席地而坐”的汉代,家具到底有多发达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一、庋物

  庋物这种家具,除了有卧坐家具之外,在汉代之中最多见的就是食案家具。食案家具又被分为两种,一种名为棜案,它类似于托盘,并且无足,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过无足之棜。

  另一种则是有足之案,这种家具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4世纪,是在山西襄汾陶寺大墓中发现的。历经了夏朝,商朝,周朝以及秦朝一直被沿用下来。在此前的发掘报告中,误把这种家具称之为俎,这种俎是一种切肉的工具台。

  汉代时期的案,大多都是长方形的。有的会成装柱状,还有的是蹄状案足。这种物品长约一米,高约1到2分米,大多都是由木头制成的。在山东临沂曾出土了西汉墓木制的案。在这出土的案上面,直接标出了物器的名字;而在辽阳三道壕石墓出土的陶案,在这个案上刻写了用途并且十分清晰。在这些食案上,放置一些杯盘等食具。

  重庆相国寺东汉墓所出土的陶案上,绘制了八杯一盘。而河南灵宝东汉墓所出的这些陶案,在这上面放置了一魁,一杯,还有一勺。北京丰台西汉墓所出的彩绘漆案,长度将近两米,宽度也将近一米。通过上面的绘制一看,就是豪贵之家所用的大食案。在《三国志》当中所描述的家具,和这种大案较为相近。在沂南出土的画像当中也出现过上至十杯的八足大案。

  不过,还有一些和有足食案形体较为相近,但是体积较小的一种书案。在洛阳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当中,墓主夫妇都端坐在大床前。在四川出土的东汉墓当中的画上,油与圆砚放在一起的小书案。在汉代李尤所写的书中有写到过当大臣在奏事时所用的书案和文书一起承托着上奏,这也被称为奏案。

  二、汉代圆案

  在汉代除了有长方形桌案之外,还有圆案,在当时被称为“檈”。在沂南的画像之中也出现过这种样式家具。在广州出土的东汉墓当中有一件铜檈器,高度有86厘米,半径则达到了40厘米。在上面有大小铜耳杯6个,在出土的时候里面还有鸡骨与猪骨。不管是檈案还是方案,都可以折叠起来去放东西。

  在汉代的家具当中,有一种和案容易混淆的物品,名为“几”。这种物品一共被分为两种,一种被称为曲足案。其实几和岸本是两个不相同的物品,两者在用途上也大有区别。还有一种摆在床前的器具,在汉代被称为长几,在这种物品上面也装了栅状曲足,在这上面经常放置一些酒食。这也导致了几和案两者之间的概念重叠。那些用来放置文书的几也被称为几案。

  在从沂南出土的画像石中,还有一种双层的几,下层是曲足,上层则是直足。在这两层几上面都会放一些杂物。在洛阳的东汉墓里面也出土了双层直足器。在画像当中还出现了几面的两端,有竖立的边楞,这样就可以防止简册从两旁滚落。这种造型的设计,也帮助了人们清晰地区分几和案。

  在画像中,还能见到一种在圆形底座上竖立一柱,并且在顶上装有圆盘的汉代家具,这个器具并没有实际的名字,所以也被人们称为圆台。在汉代很少能够见到坐着把脚放下来的人,这是因为家具的高度不够。虽然在汉代时期,中原地区并没有椅子,却已经出现了最早的桌子。

  河南地区的东汉末里面出墓里面出土了一张绿釉陶桌子,上面放了一个圆形的小罐子,这是一张较高的小桌子。在河南也出现了大长方桌形状的家具。在这样的家具后面还有调理膳食的妇女。这种桌子腿间装潢是可以活动的,所以这和真正的桌子没有什么区别。

  汉朝时期人们还属于席坐时代,各类家具陈设也非常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因此除了实用之外也非常典雅。

  三、坐具的最初形态

  古代的人们都习惯于席地而坐,其实早在远古社会时期,古人就开始在室内打白灰面,果然果然也会在这些白灰面上面铺席子坐下来。在浙江也发现了距今7000年之前的芦苇席,这也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席子。

  在夏商周时期,房屋非常简陋,室内空间也非常狭小,人们为了防潮取暖,就把树叶,树皮之类的材料铺在地上。到了后来古人的编织技术逐渐发展,对于原料的认识也有所增加。席子的种类也开始渐渐细化,到了西周时期,编织技术也逐渐完善,人们对于席的分类也逐渐细化。

  古代的人虽然不会在室内铺满席子,只会在坐的地方铺。并且这些席子要正正当当地铺在正确的位置上面。这已经成为了古代时日常生活礼节规制的象征。古人的坐姿可以分为垂足和席地两大时期。垂足并不是现代人想象的,把脚放下来其实是跪坐。在古代当主客谦让时,都是跪姿,在谦让完了之后,才会就座。

  四、坐具的发展

  历史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舒适度也有所追求。社会生产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在坐卧的地方开始使用矮床。这些矮床可以缓解下肢所承受的压力。

  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矮床,最初是为了防潮。在1957年出土的战国墓地里,有一张长2.18米,宽1.39米的黑漆床,这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最早的木床。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黑漆木床非常矮,床足也只有17厘米高,其实对于那样一个席地而坐尚且流行的时期来说,像床和桌子这样的家具普遍都不高。

  那个时候的床和现代意义中的床是不一样的,并不是专门用来睡觉的,而是一个既可以供人睡觉也可以供人短暂休息,并且坐着的多功能家具。在汉朝时期,床被放在了非常醒目的位置,只有尊贵的客人以及主人才可以坐在上面。

  在魏晋时期就开始盛行胡床,它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在魏晋时期,民族大融合所,以西北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迁移到了中原地区。随着人口的大迁移,也为中原地区带来了高座家具,例如弧长胡床、高凳。这些物品的传入丰富了当时汉族人民的家具种类。

  胡床第一次出现在中原,大概是在东汉后期。这个时候的这种家具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平常百姓家并没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家具在寻常百姓家也可以见到。也成为了当时日常家庭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隋唐时期,人们对于席地起居的习惯也有了改变。板凳在此时也可以看见,就连高行桌案也出现了。可以说,人们在这一时期从席地而坐转变到了垂足而坐。随着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具业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在那个时期的高座具被人们称为椅子。在那个时候这种家具甚至传到了日本。

  隋唐时期,佛教盛行业增加了大量的佛教信徒,随着人们对于佛像的崇敬也渐渐改观了对于垂足做的态度。人们在生活当中大量使用高型靠背椅。因为很多佛像都是垂足以坐的姿态,这种姿态在以前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板凳类家居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并且具有了东方的独特风格。在明清时期,椅子的制作水平高超并且富有丰富的艺术内涵。椅子不仅种类繁多,还功能齐全。这些椅子的使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当中的各个角落。不仅出现了长凳、圆凳还出现了圆椅、官帽椅。

  特别是这一时期的宝座,是由皇宫内部专门定制的,这些宝座是专门为皇帝以及后妃们使用的。这样辉煌的时期体现了家具工艺的完善,也体现了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

  五、古代坐具对人们的影响

  我国在坐具上的发展不仅体现了我国工匠精湛的技艺,也对人们的坐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那些供人们使用的家具的进步,让古人的坐姿逐渐演变成了垂足而坐。

  这种坐姿可以缓解人们的下肢所承受到的压力,也可以让人们更加轻松自在。到如今我们的家具更加完善,坐姿也更加舒适,这离不开前朝时期,坐具一点点的进步和演变。

  小结:

  汉代时期从古墓当中出土的石画,可以让人们充分了解到古代坐具的发展和演变。从远古时期的席子再到矮床,再到如今的椅子,我们既能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也丰富了如今的物质文化,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在古人的智慧当中不断的汲取经验,才能为现代社会创造出更舒适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