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杨广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修建大运河,怎么会只是为了南巡享乐?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隋炀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起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些短命王朝,除了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后二世而亡的秦朝之外,曾经繁盛一时的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王朝典型的例子。而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历史话题,便是与隋朝的第二位君主隋炀帝杨广密切相关。

  可能大多数朋友对于隋朝具体存在的历史时段并不是非常清楚,事实上从公元581年(也就是大定元年)的2月,当北周静帝将帝位禅让于杨坚开始。一直到公元619年王世充逼迫杨侗禅位,并将国号由“隋”改成了“郑”(隋朝彻底灭亡)。这个曾经终结了南北朝乱世局面的盛世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38年光阴就匆匆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要说到关于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相信大家心里一定是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概念了。那便是因为隋朝第二任帝王隋炀帝杨广的暴虐无道,最终导致了天下各路英豪一同起兵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因此,当大部分人一聊起隋炀帝杨广这位隋朝帝王的时候,基本上都对他没什么好印象(不是骄奢淫逸,就是暴虐昏庸)。

  可事实上这些对隋炀帝杨广的片面认知,大都是出自野史或是文学作品之中。譬如,大家较为熟悉的《隋唐演义》或《隋唐英雄传》所描述的内容便皆是如此。不过,历史中真正的隋炀帝虽说确实是一个二世而亡的末代君主,但是其本人却并非是一个毫无作为的昏君。

  恰恰相反,如果单从杨广在位时的所作出的成绩来看,就算与其父隋文帝杨坚相比也是不遑多让。至于杨广在历代平民百姓心目中那一贯的暴君形象,则是由多方面不同的因素影响导致的结果。其中杨广大兴土木修建京杭大运河这类劳民伤财的行径,便是被历代百姓所憎恶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杨广当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修建京杭大运河,真的只是为了方便自己南巡享乐吗?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不信大家只要仔细看一下京杭大运河整体的修建路线图,就一定能发现这其中确实是大有深意!

  首先,杨广开凿大运河的初衷并非只图享乐。

  因为从京杭大运河的整体路线图来看,该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朝东南方向一直贯通到余杭(现在的杭州),同时又朝东北方向一直贯通到了涿郡(现在的北京)。由此可见,如果杨广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只是为了方便自己南巡享乐的话,那么根本没有将运河北上开凿到涿郡的必要(从当时的隋朝的都城长安一路修到余杭岂不是更加直截了当)。

  因此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杨广开凿大运河主要的真实目的,确实不是为了方便自己去江南地区享乐。

  其次,杨广开凿大运河的真实意图令人钦佩。

  众所周知,当大运河正式竣工之后,杨广曾经3次亲自乘船南下扬州。不过,其目的却并不是只为了贪图享乐,事实上这3次南巡更像是3场国家级别的公关秀。因为杨广南巡时规模庞大的船队,不仅向各地的世家大族们展示了统治者强大,同时也顺便征服了天下人心。

  另外,这条贯通南北总长1794千米的大运河,可以说确实是将整个隋朝帝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完美连接到了一起。杨广(乃至后世的封建统治者)皆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了将各地物资运送往都城的漕运体系(历时千年之久)。并且,京杭运河的修建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隋朝帝国的南北经济的共同繁荣。甚至,对于后世历代王朝的经济贡献更是无法估量。

  除此之外,杨广将大运河向北一直延伸到当时还是边塞地区的涿郡,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自己开疆拓土向北远征(杨广对于高句丽的征伐便是最明显的典型案例)。即便是到了唐朝之后,安史之乱爆发时这条大运河更是成为了唐朝政府非常重要的一条补给路线。

  总得来说,我们在品读历史时绝不能带入过多的主观意识,更不能仅仅凭借着一些野史或文学作品的记载,就去给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盖棺定论。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个体,如果仅凭一些片面的传闻和记述就对一个人历史人物妄加判断的话。那结果一定造成一定的“历史误差”,从而导致你无法了解到这段历史最为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