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既然没有退休金,古人又是如何养老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人养老,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的老人天天遛个弯、下个棋,带带孙子每个月领着退休金过着惬意的生活,但是在古代古人没有退休金,你知道古代人是怎么养老的么?下面我来给大家说一说。

  在古代,百善孝为先,儿子养老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政府所倡导的,这也是古代养老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如果是孤苦无依的老人怎么办呢?其实各朝各代都有着一套完整的养老福利体质,主要有物质奖励,免除杂役等等,并且越到后期这些制度就越完善。

  最早的官办养老院是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南朝梁武帝萧衍创立了首个救济赡养机构“孤独园”,主要是收养孤儿及无人赡养的老人,并且还为老人料理后事,到了唐朝则是悲田院,救济无人赡养的老人,宋代的养老机构是福田院,这是沿用唐朝寺院创立的慈善组织福田院,之后设立居养院,专门收养孤寡老人,并且把收养年龄降低到五十岁以上,明朝的养济院有着收养孤儿,养老并且负责丧葬的的机构,清朝则沿用了明朝的机构。

  在物质救助和免除徭役方面,各朝各代都大同小异,宋朝时对80岁以上的老人给予优待,有这些老人的家庭可以减免差役或身丁钱的优待。

  在元朝,朝廷对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进行救助,主要包括衣食用住、医疗、丧葬等。并且向一定年龄的老人赏赐帛布,元朝先后设立济众院和养济院用来救助失去生存能力的老人,这些老人每月可以领取一定数量的粮食、柴薪、衣物等基本生活用品,享受官方医疗,官方负责丧葬。元代的官吏凡因老疾退职,叫做“致仕”,致仕官员能够享受到的养老政策包括加官进秩、食俸禄和荫叙子孙。

  在明朝时期,朝廷会在物质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洪武十九年(1386)六月,“诏有司存问高年。贫民年八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岁加帛一匹,絮一斤;有田产者罢给米。”老年人可以免除徭役,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太祖诏“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明代致仕官员免除杂役,按不同品级和年龄,给一定量大米。

  在清代,则是免除老人及其家庭成员差役负担,为了能让百姓更好的照顾老人,清政府诏“军民70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派差役”。并且还有物质奖励,

  顺治元年规定,军民80以上者,政府赏给绢一匹,棉花十斤,米一石,肉十斤,90以上,加倍给予。

  当然古代人的寿命比较短,古代天灾人祸等因素及科技医疗水平的不发达,古人活过六十岁的普遍很少,在古代高寿是吉祥的象征,如果有人的寿命到达了八九十岁以上,当地官府还会上报中央,而皇帝则会奖励当地官员,所以在古代高寿的老人不仅有当地政府养。国家养就连地方乡绅地主都会乐意出钱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