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上古很多帝王都养龙?这个龙可能是一种鱼

  “孔甲养龙”最早出自《左传》,后来《史记》沿用《左传》说法也有提及。

  原文如下:

  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孔甲是夏朝的第十四任君主(也有说法是十六任)。孔甲在位时期,天帝赐给驾车的龙,黄河、汉水各两条,并且各有雄雌。孔甲不能饲养,一时难以找寻养龙的家族豢龙氏。当时,陶唐氏的后代刘累曾向豢龙氏学习过驯养术,于是便给孔甲养龙。刘累因为养龙御龙有功,孔甲封他为御龙氏。刘累毕竟学艺不精,后来一条雌龙死了,刘累把龙肉加工成美食,送给孔甲吃。孔甲感到味道非常鲜美,又要吃。刘累怕事发问罪,便迁徙到鲁县去了。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知道,龙是水生或近水动物,人类可以驯养。不过,颇为可惜的是,尽管孔甲养龙出现在《左传》《史记》,还是有很多人将其归为神话传说。毕竟,现代人普遍认为龙是一种虚构的神物,由多种动物拟合而成。

  不过,一概将养龙御龙的故事列为传说,并不科学。我们从循着文献资料去查询,就可以发现上古中出现的“龙”并非虚无缥缈。

  我国先秦经典中,有关“龙”的主要出现在《左传》《国语》《周易》中,其中以《左传》居多。我们列举如下:

  《左传·昭十九年》:“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龙是郑国的野生动物,随着水量的增多,龙的活动让人感到不安。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这里的龙是不祥物,并且常常与蛇并提。

  在先秦文献中,还记载了舜帝就曾经养过龙,当时有个叫董父的养龙官就从野外的滩涂上抓了十几条龙来饲养。

  综合来看,文献记载中的龙并不是一种象征,而是实实在在的动物。这种动物至少有以下特性:一是靠水或者近水生;二是龙多活跃在野外滩涂,和蛇的生活环境很像;三是人们对龙的态度不那么恭敬,甚至将其看作不祥之物。

  在这个逻辑下,有学者就认为,上古时期中原地区或黄河流域出现的龙其实就是鳄鱼。我国有关鳄的最早描写出现在西晋的《文选·吴都赋》“乌贼拥剑,鼊鲭鳄。涵泳乎其中。”从先秦到西晋,时间跨度至少有2000多年。人们推测,在黄河流域的丛林沼泽、河滩浅水中一直生活着鳄鱼,这就是先秦文献中的“龙”。

  一方面,西周之后,北方天气变冷,沼泽滩涂变少,鳄鱼逐步在北方绝迹,而长江流域的鳄鱼却继续生活下来,如扬子鳄至今生活在长江流域。另一方面,鳄鱼与今天龙的形象颇为相似,如鳄有四足,有鳞甲;又如鳄出现时也会有风雨雷电发生。

  可以设想,上古时期,中原地区以鳄为龙,鳄消失后,并逐步与其他形象结合被人神化;而南方的鳄却一直保留,鳄一直生存下来,并由于地方发音,形成了今日之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