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朝时期的农业政策是如何变化的?预示了走向灭亡的结局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朝时期的农业政策是如何变化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我们知道,朱元璋推翻了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帮助许多百姓逃离了之前困苦的生活,所以深受百姓的信赖和爱戴。明朝的建立也促进了汉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强烈的正义性。朱元璋通过起义获得了人们的支持和认可。

  但是元朝末年战乱频繁,原本繁华的城市变得摇摇欲坠,尽管朱元璋等人通过武力打败了邪恶的贼人,但是满目疮痍的现状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面对这样的情景,朱元璋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改变。他出身穷苦的农民家庭,深知基层百姓生活不易,他相信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才有可能帮助明朝的统治更上一层楼。

  但是这样一来,整个王朝的兴亡都与农业捆绑在一起,明朝以前的朝代不就是这样灭亡的吗?

  而且明朝的农业政策也是逐渐变化的,从一开始的“重农减征”到后来“竭农重征”,这种转变早就预示了明朝走向灭亡的结局。

  重农减征的背景

  1、恢复民生

  元朝末年,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方面的收成无法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许多人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再加上元朝是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的,他们身上有着野蛮落后的习俗。

  很多汉人不满被其打压,纷纷揭竿起义,以维护自己的人权和基本生存权利,反抗元朝统治的号角就此吹响。

  在许多起义军首领的带动下,元朝的统治瞬间灰飞烟灭了。但是起义军首领大多出身于农民家庭,没什么学识远见。

  这就导致他们各自为王,行事也不够体面。不过其中有那么一个人也是出身于农民阶级,但是他丝毫没有受到身份的影响,拥有着极为高尚的品德,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自小生火困苦,他心中所想就是为百姓谋福利,帮助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也正是受到了朱元璋高尚品格的吸引,许多同样有才华的人纷纷投靠于他。起义军各自为王的局面也导致战争不断。

  甚至发生过几次规模庞大的战争。最终,明朝建立了新的政权,朱元璋摇身一变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面对受到战乱影响的社会,朱元璋意识到,只有解决农民的问题,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统治才能得到更好地维护。想到这里,朱元璋很快便想出了应对办法。

  但是面对受到战乱影响的社会,朱元璋意识到,只有解决农民的问题,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统治才能得到更好地维护。想到这里,朱元璋很快便想出了应对办法。

  2、屯田制度的应用

  根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期的兵力大约有两百万之多,这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士兵要做的只是打仗,农业生产与他们无关。庞大的兵力导致农业劳动力的缺失,农民身上的负担过重。

  对此,朱元璋想出了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开创了卫所制。顾名思义,卫所制指的是军人世代为兵,被安排到各地负责守卫工作。

  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农业生产。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士兵短缺的问题,还能解决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减轻农民阶级的压力,一举多得。

  粮食的问题得到改善,农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因为古时候粮食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供给军队使用,以确保出现突发状况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军队的粮食得到了保障,接下来明朝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发展农业生产了,以维护明朝的安稳统治。所以明朝初期实行的是重农减征的政策,让百姓过上幸福安乐的生活。

  明朝后期内忧外患

  1、卫所制的破坏

  既然明朝的粮食问题得到解决,经济也有所发展,为何明朝还会走向灭亡呢?从表面上看,明朝灭亡是因为农业政策调整失败,其实真正原因不在于此。万历年间,张居正的改革帮助明朝社会走上了新的台阶,国力达到了鼎盛的状态。

  一条鞭法的实施也促进了民营资本主义的兴起,明朝的发展蒸蒸日上。但是随着张居正去世,他的改革并没有持续下去,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这也使得明朝错过了转变的机会。

  2、士兵受到压迫

  万历年间后期,女真部落兴起,明朝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打压女真族的野心。频繁的战事为百姓带来了很大压力,此时恰逢天灾不断,农民起义时有发生。

  明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力消耗速度加快。而且明朝军队自给自足的局面也受到了影响。

  当初明朝逐渐安稳,贪污腐败的问题随之而来,士兵被当作耕种的奴隶,卫所制遭到破坏,这也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明朝前期在农业政策上有不小的失误。卫所制确实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也容易滋生腐败的现象,后来的统治者对此更是持着放任自由的态度,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其实万历年间明朝本来有一次翻盘的机会,但是手工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重农思想的限制,这也使得明朝错失良机,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