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唐朝和亲的公主大多数都是假的,唐朝就不怕对方发现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和亲假公主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和亲”始于汉朝,为汉高祖刘邦首创,是我国古代王朝同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方式之一。因此,唐朝的“和亲”可追根溯源到汉朝,而且汉朝的和亲性质及方式也对唐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单说,唐朝之所以用“冒牌公主”代替真公主,完全是师从汉朝,有“传统”可循的。

  举个例子。汉朝同匈奴首次和亲时,刘邦确实打算让自己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担当大任。但终因遭吕后阻挠而作罢。吕后反对的理由是:一、女儿已经嫁给了赵王张敖;二、已生儿育女;三、独女一枚,于心不忍。所以,汉匈双方经沟通协调,最终达成共识,由汉朝选用宗室之女为和亲公主。至于那位宗室之女,史书没有记载。

  那么,当时匈奴会不会介意公主的身份呢?肯定会,但并不会放在首位。因为他们最看重的是汉朝送来的粮食、金银珠宝、丝絮等这些生活必需品,而不会纠结一个公主身份的虚名。何况,就算刘邦第一次用“冒牌公主”可以瞒天过海,欺骗匈奴,那么后来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汉文帝时期同匈奴和亲时,一位叫作中行说的随行宦侍投降了匈奴。当时,中行说故意挑拨匈奴同汉朝的关系,自不可能替汉朝保守和亲公主身份的秘密。

  从汉文帝到汉武帝之初,汉朝同匈奴又进行了多次和亲,均派遣的是宗室之女,可见匈奴对汉朝公主身份是持默认态度的。因为,归根结底,匈奴更在乎的是得到多少实惠,即实实在在的“嫁妆”。因此,唐朝同外藩和亲必然存在这些因素,即双方先遵从这样的“潜规则”,然后各取所需。这就是唐朝用“冒牌公主”和亲而不怕被发现的原因,因为原本就没打算派“真公主”去,也就没有怕的必要,何况对方本来就知道娶到手的并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和亲都带有折辱色彩,即中原王朝羸弱,仰视周边国家,不得已而为之。其实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情况只存在于西汉前期。而从汉武帝后期,再到唐朝中期,我国古代王朝在同藩邦和亲时都占有主动权。原因很简单,随着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中原王朝达到如日中天的鼎盛,和亲双方的地位自然也会发生逆转。届时的和亲,要么是一种平等的交往,要么就是中原王朝一种高姿态的给予或施舍。

  下面举个几例子说明:

  一、汉武帝时期同乌孙国和亲,目的是为缔结对抗匈奴的联盟。为了取信于乌孙,汉武帝答应乌孙昆莫的和亲请求。所以,此次和亲的前提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关系基础之上。之后,汉武帝先后派细柳与解忧两位公主出嫁乌孙,她们分别是楚王刘戊及江都王刘建之后。

  二、彪炳史册的“昭君出塞”,就是汉朝对匈奴的一种施舍。汉宣帝时期,南匈奴匈奴呼韩单于无法在草原立足,于是率众归顺汉朝。为了表示诚意,呼韩邪单于不仅主动到长安朝见汉宣帝及汉元帝,而且还向汉元帝提出做汉朝女婿的请求。于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汉元帝大手一挥,随便从后宫派出五名不受宠的普通宫女,供呼韩邪挑选。因此,风华绝代的王昭君才被对方“捡漏”。

  三、唐朝外藩的和亲始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李世民即位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消灭突厥。很快突厥被扫除,薛延陀、回纥及吐谷浑等汗国相继臣服,李世民被推举为“天可汗”,唐朝国力蒸蒸日上,成为周边国家公认的大哥。公元639年,李世民将弘化公主嫁给了吐谷浑的诺曷钵可汗。而实际目的不过是将吐谷浑作为进攻高昌国的一个踏板。公元641年,李世民又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以发展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

  四、唐中宗及玄宗时期,唐朝继续将和亲作为缓和同藩邦关系的重要手段。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唐朝将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王尺带珠丹。尽管当时吐蕃对唐朝的边境压力很大,但唐朝依然选用的是“冒牌公主”。不过金城公主的嫁妆是河曲九地,由此唐朝西南门户洞开,为后来吐蕃滋扰长安埋下伏笔。

  玄宗时期,东北的契丹与奚两个民族都有脱离唐朝羁縻统治的迹象,于是唐朝只将同皇族有亲戚关系的两个外姓女子下嫁给了两个部族的族长,以示安抚。但后来两位“公主”被杀害,并不是她们身份的原因,而是契丹及奚与唐朝矛盾激化的结果,致使二位女子沦为了无辜的牺牲品。

  总结:

  唐朝选用宗室公主作为和亲公主还有其他原因,总结如下:

  从皇亲角度考虑,皇帝自不愿意同亲生女儿分离。如果把亲生女儿嫁给藩邦,那么有可能会让对方产生一种同唐朝对等的观念。如果同藩邦关系恶化,皇帝担心女儿将沦为人质。和亲公主有极强的使命感,为国家利益可能会面临重大牺牲,而这点于养尊处优的真公主可能是无法做到的。和亲公主之所以在皇族中选从,一来为了家庭荣耀不轻易背叛母国;二来彰显唐朝对和亲的重视。综上所述,唐朝在选择和亲公主问题上是非常慎重对待的,而藩邦也知道所娶公主的身份,所以也不存“冒牌公主”被认出一说。不过,以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的现象,仅限于唐朝中期之前。安史之乱过后,唐朝国力大衰,权威受损,而自恃平叛有功的回纥却“趁火打劫”,他们不仅主动要求同唐朝和亲,而且规定和亲公主必须是皇帝的亲生女儿。而迫于无奈,唐朝只能答应。因此,出嫁回纥的先后有肃宗女儿宁国公主、德宗女儿咸安公主、宪宗女儿太和公主等。

  那么,回纥(回鹘)为何指名点姓非真公主不可呢?其实他们并不在乎所谓的荣耀和面子,而是垂涎于公主的嫁妆。毫无疑问,只有公主的身份越尊贵,所陪嫁的财物就越丰厚。另一方面,回纥还想通过真公主来维系同唐朝的“绢马贸易”,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