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诏狱是什么样的?到底有多恐怖?
在古代封建社会背景下,严刑酷法构成了牢狱的一大特色。不了解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在《绣春刀2修罗战场》中有一幕,身为锦衣卫的殷澄为了不去诏狱,宁愿自刎而死,由此可见诏狱之恐怖。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逐设立锦衣卫,而其最初的职能便是守卫值宿、侦察逮捕和典诏狱三项,诏狱中有十八套刑具,而很少有人能够扛过五种,可以说一入诏狱、九死一生,那么有没有人能够扛过来呢?事实上还是有的。
诏狱有多恐怖,为何让人谈之色变
明代时期的诏狱,其实不是唯一的,经皇帝同意后,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其实都相继设立过,不过我们一般提到诏狱,指的都是由锦衣卫控制的锦衣卫诏狱。锦衣卫诏狱的恐怖是多面的,不仅环境糟糕、刑具众多,更可怕的是他们的滥用刑罚。
首先,诏狱环境极度恶劣。史载狱中“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和一般建在地面上的鉴于不同,诏狱是一种半地下室的监狱,诏狱四面也不设窗户,不仅阴暗潮湿,且隔绝了一切声音和光线,能看到的仅是微弱的烛光,而听能到的就只有用刑时的惨叫声。而由于终日不见阳光,诏狱的空气质量也极差。待在这种环境中,完全就是一种从心理到生理上的全面折磨。
其次,刑具极度恐怖。按照记载,诏狱中主要用到的刑具有拶指、上夹棍、舌、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种,而除了这些之外,诏狱中的锦衣卫还经常发明一些其他的惩罚方式,例如梳洗、灌鼻、钉指等等,其中“械、镣、棍、拶、夹棍”被称为全刑,很少有人能够全部挺过去。根据明代《刑法志》记载,“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百骨尽脱,汗如雨下,死而复生,如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狱不成”。因此,每次用刑下来,囚犯哀声震壁,血肉溃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惨毒难言。
最后,诏狱用刑不受约束。锦衣卫诏狱直接由北镇抚司管理(洪武年间为南镇抚司),他们可以直接拷掠刑讯,取旨行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根本无权过问。最初,诏狱只有审讯之权,审理完成后还要送交三法司定罪,但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锦衣卫诏狱审理完犯人之后,直接提交皇帝,三法司连定罪之权也没了。锦衣卫这种独立于司法体系外的存在,为他们滥用刑罚提供了可能,以至于嘉靖时期的刑科都给事中刘济抱怨道,“国家置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
正是由于诏狱如此恐怖,当时的人一入诏狱便魂飞魄散,而一旦能从诏狱中转送法司,竟然觉得不啻于天堂之乐。
有没有人能够扛过刑罚,从诏狱中活着出来
虽然诏狱如此恐怖,入之便是“九死一生”,令人谈之色变。不过,虽然有人能够将在锦衣卫的刑具中活下来,但能够走出诏狱的却少之又少,而且就算能够走出来,也已经是半死不活。
杨涟、左光斗等人虽然扛过用刑,但并未活着走出。杨涟因弹劾魏忠贤而被罢官,后魏忠贤又指使北镇抚司指挥许显纯捏造供状,诬陷杨涟、左光斗收受贿赂,两人逐被押入锦衣卫诏狱。根据记载,许显纯将锦衣卫的诸多酷刑逐一用于两人,持续一月有余。左光斗直接被折磨致死,而杨涟则被折磨的遍体鳞伤、气息奄奄,导致后来提审杨涟时,杨涟已经被折磨的无法坐、立,只能躺在地上受审。即使这样,杨涟仍不屈服,在狱中写下《绝笔》,但两人最终还是没能走出诏狱,被许显纯处死于狱中。
钱若赓被投入诏狱长达三十七年,走出诏狱已经形同死人。万历年间,临江知府钱若赓因得罪权贵,被明神宗朱翊钧投入诏狱长达三十七年之久,直到明熹宗朱由校继位之后,才将其释放。其子钱敬忠曾上书称,“臣父三十七年之中……气血尽衰……脓血淋漓,四肢臃肿,疮毒满身,更患脚瘤,步立俱废。耳既无闻,目既无见,手不能运,足不能行,喉中尚稍有气,谓之未死,实与死一间耳”。
其实,诏狱可以看作是皇帝处置大臣的私人监狱,虽然也曾被权宦用于打击政敌,但也并不是说进入诏狱就“十死无生”,一切还要看皇帝的态度,当然运气也很重要。例如海瑞也曾被打入诏狱,但在明世宗驾崩之后,明穆宗朱载垕,海瑞最终被大赦出狱,虽历经残酷折磨,但也算是毫发无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