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清朝时期的黑煤窑有多猖獗?微服出访的四品官员竟然都被抓去当苦力

  清朝的黑煤窑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世人皆知钱是好东西,不仅可以换生活中的一切物品,甚至可以换感情、换生命,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为了钱昧着良心做事,总会有遭报应的一天。在清朝有一位四品道员,他曾经微服私访的时候,却被抓进了黑煤窑里,作为窑奴干苦力,受尽三年折磨后,才终于脱险而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谁都想求财,可财路不正也不行。杜甫就写过一首诗《秋雨叹三首》,其中写道,“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描写了赚钱不容易。世人也为了赚钱想尽门路。煤炭作为第一产业的原料支柱,有利于经济发展。在我国不少地方,只要有煤矿,就会带动当地发展。煤矿产业发达,一些人也开始铤而走险,赚起了一些黑心钱。在管制不严的地方,只要有煤,就会有人,只要有人,就会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那些不受监管的小黑煤窑,往往最是坑人。

  根据史书记载,在清朝年间,我国陕西铜川一带就发现过煤矿,这里也因为产煤丰富,成了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与此同时,由于管制不严,这里也一时成为了黑煤窑,秩序非常混乱,即使当地的父母官也不敢多管。在清朝的地方县志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黑煤窑猖獗,甚至把一朝廷命官也抓起来干苦力,而这个官还不是小小的九品芝麻官,是堂堂四品道台。

  四品道台是清代的一种官名。放在现在,大概是省长以下,市长以上级别的官,这个职位已经不算小了。一个人能够做到道台的位置,也一定是有能力的人才,如果他能接到一些“肥差”,银两也是哗哗流入自己腰包。比如说分到一些掌管经济的行业里,那就直就是聚宝盆,像当时清朝的一些粮食、水道、盐业等,掌管这些产业的道台总能权钱两得,但凡事总有例外,有一位四品道台微服私访时,竟然被人绑架了。

  清朝时期,陕西铜川一带的煤炭有无数小黑煤窑,这些黑煤窑都需要人当壮工,但他们并没有采用正经的招工途径,给工人的钱也少得可怜,他们打起了歪主意,找了一些人贩子,在那个时候这种人贩子,还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碾子”,这个词也暗含压榨之意,这种人贩子也是有兼职的,他们一般都是本地的剃头匠、擦鞋师傅,拉出租的人。这些人在本地到处跑,已经跑惯了,他们一眼就能看出谁是本地人谁是外地人。一旦外地人来到这里,在他们手底下享受服务,那可麻烦了。他们与对方亲切攀谈起来,聊着聊着就打消了对方的警戒心。又开始说哪里的工作轻松,给钱多,把黑煤窑夸得天花乱坠,说得对方晕晕乎乎,不明真假。

  等外地人真的到了黑煤窑的那一刻时,所有美好的说辞全都是扯淡,这些外地人就被囚禁起来,不分白天黑夜地拼命干活,而且根本不会得到任何工钱,想要逃跑根本不可能,他们死死地被人监视着,工作稍有懈怠,就会被鞭打伺候。

  当时这位四品道台就到了铜川市,当时他并没有身穿官服,而是穿着自己的私袍在街上闲逛,因为他不是本地人,很快就被碾子盯上了,这些碾子与他热情攀谈起来。他本来还十分高兴,以为这里民风淳朴,觉得这里还很不错,但没想到稀里糊涂地就被领到了黑煤窑里,准备拉去干活。当时这位四品道台立即亮明身份,说我是朝廷官员,你们不得妄动,但这话也同样刺激了黑煤窑里的矿主,他们害怕如果真把这位四品道台送出去,那么自己这个小黑煤窑十有八九就开不下去了,与其这样,不如发狠心把他直接囚禁在这里。只要他出不去,这个秘密就一直不会被揭发,所以,道台不仅没有成功逃脱,反而被看管得更严了。每天起早贪黑地挖煤,还时常被鞭打催促,他苦熬三年,挺着一口气,时刻准备着逃离。

  在这三年之中,他从来没忘记向外面传递自己的消息,因为他手上没有纸笔,所以他就在自己搬的煤上面,和着自己的血,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职位,他想着也许有一天,有人买到了这种煤,能够看到他的遭遇,救他出去。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对的,在三年后的有一天,一位知县买到了写着他的名字的煤,他马上带人包围了这个黑煤窑,失踪三年的道台也终于被救了出来。

  由于清朝时期的黑煤窑实在是太过猖狂,就连嘉庆皇帝也十分关注此事,他特意下过命令要求严查各个地方的黑煤窑。想来这种黑煤窑也是赚钱无度,什么狠事也做得出。其实对于我们常人来说,钱财有时候虽然挣得不多,勤俭节约一些也能攒下不小钱。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希望每个人都能形成正确的金钱观,莫要掉到钱眼里,平添压力不说,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