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实力如何?最后是如何灭亡的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鲁国(前1032年—前249年),周朝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由此,周朝的诸侯国中,鲁国不仅是爵位较高的诸侯国,比如秦国君主是伯爵,楚国君主是子爵,而且,鲁国的君主是周公的后人,所以和周王朝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基于此,在周代的众多诸侯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称霸和崛起,鲁国逐渐失去了声音。虽然严格来说,鲁国不是小国,但是,和齐国、楚国、吴国、越国等大国比起来,鲁国显然非常弱小。那么,如此弱小的鲁国,为何能坚持到战国末期呢?

  一

  首先,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的记载,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后七年(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在战国后期,鲁国是被楚国所消灭的。对于鲁国来说,之所以能坚持到战国末期,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鲁国人才辈出,帮助鲁国多次抵御和化解了周边大国的进攻。举例来说,在春秋时期,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进攻鲁国。鲁人曹刿往见鲁庄公,从而率领鲁国大军迎战齐国大军。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一鼓作气,帮助鲁国以少胜多,击败了想要攻占自己疆域的齐国。

  二

  到了公元前484年,田氏掌握了齐国的大权,希望通过消灭旁边的鲁国,以此为田氏代齐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鲁国南边的吴国,也对鲁国虎视眈眈。在此背景下,孔子的徒弟子贡出使齐、吴、越、晋四国,凭借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帮助鲁国化解了此次危机。对于孔子的徒弟子贡,一手促成了齐国和吴国之间的交战,并且让越国在吴国之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即越国趁机消灭了吴国。在此之后,越国需要消化吴国的疆域,齐国田氏专心于如何取代姜氏,所以,鲁国反而获得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

  另一方面,鲁国之所以能坚持到战国末期,也和鲁国的地理位置不是非常重要存在直接的关系。春秋时期,也即鲁国实力最为巅峰的时候,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可谓一个中等诸侯国。不过,到了战国时期,鲁国的核心区域逐渐缩小到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虽然鲁国的地理位置,属于中原地区。但是,因为处在相对靠东的位置,所以,鲁国不像郑国、卫国、宋国等诸侯国处在四战之地。比如夹在战国七雄中的郑国,因为握有虎牢关等兵家必争之地,就旁边的韩国所消灭。

  四

  最后,卫国虽然一直延续到秦朝建立后,但是,其疆域基本上被魏国、赵国攻占了。至于地理位置更加重要、而且非常富庶的宋国,更是被齐国、楚国、魏国三家瓜分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地理位置不是非常重要,所以,直到战国后期,楚国才派兵消灭了鲁国。而楚国之所以派兵消灭鲁国,是因为自己西边的疆域基本上都被秦国攻占了。彼时,楚国已经迁都到寿春,也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一带。在此基础上,因为楚国重心的东移,虽然此时的鲁国疆域已经非常小的,但是,对于需要恢复国力的楚国,鲁国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综上,在战国末期,楚国轻松地消灭了鲁国。总的来说,对于坚持到战国末期的鲁国,为我们留下了《春秋》《左传》等伟大的遗产,让我们知道了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上发生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