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曹魏和东吴都有夺嫡之争,蜀汉为何没有人和刘禅抢位置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蜀汉夺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夺嫡之争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比如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就被后人津津乐道。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而就本文所要说的三国时期,曹魏和东吴,都发生过夺嫡之争。就曹魏来说,曹丕和曹植围绕着魏国太子的宝座,曾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最终,曹丕战胜了曹植,成为魏国君主的继承人。而就东吴来说,也有二宫之争。按照介绍,二宫之争,是三国时期东吴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争斗。那么,问题来了,曹魏、东吴都发生过“夺嫡之争”,为何蜀汉没有人和刘禅夺嫡呢?

  一

  首先,相对于曹魏和东吴,蜀汉并没有发生夺嫡之争。就后主刘禅来说,并没有人和他争夺蜀国的太子之位。对此,在笔者看来,之所以曹魏和东吴都都发生过“夺嫡之争”,而蜀汉却没有类似的情况,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就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君主来说,刘备的儿子数量是其中最少的一位。对于刘备来说,只有刘禅、刘永、刘理这三个亲生儿子,即便加上刘封这位养子,也不过四个儿子。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权则有七个儿子,而曹操则有25个儿子。众所周知,儿子数量越多,往往也就更加容易发生争夺太子之位的情况。比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儿子众多,其中有九个儿子参与了夺嫡之争。

  打个比方,如果曹操和孙权都只有一个儿子,也就很难出现什么立嗣之争了。所以,相对于曹操、孙权,刘备的儿子数量相对较少,只有三四个,这意味着蜀汉发生立嗣之争的概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就刘备来说,很早就明确了刘禅继承人的地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立其为王太子。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进为皇太子。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在永安宫去世,五月,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时年十七岁。

  二

  进一步来说,表面上来看,刘禅于公元219年被册立为汉中王的太子。但是,实际上,自刘禅出生开始,就被刘备当作继承人来培养了。刘禅出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是刘备之妾甘夫人所生。虽然刘禅的母亲甘夫人不是刘备的正室,但是,刘备早年因为多次丧偶,正室之位空缺,所以甘夫人常主持家政。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操派曹纯领五千虎豹骑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率领张飞、赵云等数十骑弃其妻子而逃,襁褓之中的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之下得以幸免。对于赵云来说,奋力保护年幼的刘禅,这无疑凸显出刘禅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禅被继母孙夫人携返东吴时被张飞和赵云截下。就来自东吴的孙夫人,一度成为刘备的正室,而刘禅被孙夫人抚养,同样体现出刘禅的地位了,也即这可以类比为皇后抚养的儿子。所以,通过以上种种事件,我们发现刘备很早就确立了刘禅的继承人地位。所以,等到公元219年,刘备刚刚称王的时候,就立即册封刘禅为汉中王的太子了。

  三

  同时,在笔者看来,刘备养子刘封的自尽,也彻底避免蜀汉发生夺嫡之争了。公元220年,申耽、申仪两兄弟背叛刘封,刘封因此被孟达徐晃等击败。刘封回到成都后,刘备责备他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刘封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刘封自裁后,刘备非常伤心,为刘封哭泣。对此,在笔者看来,诸葛亮之所以劝刘备赐死刘封,显然也有担心刘封威胁到刘禅地位的考虑。

  彼时,刘备的另外两个儿子,也即刘永和刘理都比较年幼,基本上不会和刘禅争夺皇位。但是,刘封就不一样,他不仅年龄要长于刘禅,更是一位比较勇猛的武将。于是,出于确保刘禅位置等因素的考虑,刘备最终赐死了养子刘封。与此相对应的是,曹魏和东吴则没有类似的做法。就曹魏来说,在曹操二十五个子嗣之中,先后出现于曹操视野里的储嗣候选人有四位:曹昂、曹冲、曹丕、曹植。最能当得太子者人选至少有二位,正室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和环夫人所生曹冲。

  四

  最后,在曹昂和曹冲相继去世后,长期在立嗣上狐疑不决,导致曹魏内部形成了曹丕和曹植两个集团。拥护曹丕的有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人,拥护曹植的有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长此以往,自然让曹魏内部爆发了激烈的立嗣之争。如果曹昂没有过早去世,或者曹操尽早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确定继承人,很可能都不会发生如此激烈的夺嫡之争。而就东吴来说,赤乌四年五月(241年),孙权长子孙登逝世。孙登死后,太子之位悬空。当时最年长者为孙权三子孙和(次子孙虑在232年就过世了),孙和幼年时因天资聪慧和母亲王夫人的缘故非常受孙权喜爱。

  不过,孙权最初立太子和鲁王时,孙和和孙霸还是一样受到宠爱,仍然居于同宫殿中,并没有正式区分等级和品级。而这,促使鲁王孙霸有了夺嫡的野心,乃至于和太子孙和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换而言之,相对于刘备,曹操、孙权在册立继承人上,显然不够坚决和果断,存在犹豫不决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促使曹魏和东吴都出现了激烈的夺嫡之争,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曹魏和东吴的内耗问题。而就蜀汉来说,作为三国之中最弱小的一方,幸好没有发生类似的问题,不然蜀汉的灭亡很可能就要提前了。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