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身为清朝三朝元老,乾隆为什么将他太庙的荣誉剥夺了
对张廷玉和清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廷玉作为清代三朝老臣,张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乾隆为什么对他如此生气?
乾隆的理由是说,张廷玉享受着大清两朝的大恩,并且还奉皇考的遗命,死后可以供奉于太庙之上,你怎么可以现在就辞官回田园去等待终老呢?其实,简单一点的意思就是说,我的父亲雍正皇帝,在世时留下遗言,给了你最高的荣誉,就是让你死后,可以享受供奉在皇家太庙荣誉。你怎么还可以贪图安逸呢?
张廷玉小心翼翼地在朝堂度过了他的一生,本来以为乾隆会很快地同意他的请求。结果没想到,这位年轻的皇帝这么不厚道,居然搬出了配享太庙的事情。张廷玉即便是感觉到十分委屈,但是也不得硬着头皮说了一句:“宋、明两朝都有配享太庙的朝臣,他们还是有告老还乡、回家修养的人,他们也是七十来岁,这是自古以来就行的通的。”
此时,乾隆心里想着,平时看着眼前这位历经三朝的元老,是一个少言少语、非常安静的人,怎么今天开始和我抬起杠来了。还总是在我面前强调古人大多都是70岁就告老还乡的。难道他是认为我不懂历史吗?
乾隆想到这里,好胜心一下就被激起来了,他突然一下就清醒了过来。立即反驳张廷玉提起,你这个张廷玉,你总说古人都是七十岁就告老还乡,那为什么还会有八十岁拄着拐杖上朝的典故流传出来呢,武侯这样鞠躬尽瘁地为朝廷做事,到底是为了什么?还有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他一生致力于帮助蜀汉重振大业。乾隆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为什么不能好好学学诸葛亮还有武侯呢?
平时一向都很精明的张廷玉,虽然聪明了一辈子,但是却在这个时候犯了糊涂。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只记的前任皇帝雍正特别地宠爱他,他提出的事情,雍正都会尽量满足他。可是他忘了,眼前这个人不再是雍正,而是乾隆。
虽然乾隆比较精通汉学,但他却是一个有双重标准的皇帝。在他的心里,他一直都不是很喜欢汉臣,通过他刚才说话的语气,很明显就可以看出,他已经非常不开心了。可是张廷玉还是不明白他的意思。于是,张廷玉想都没想,就继续和乾隆抬杠说:诸葛亮当时情况不一样,他生活中战乱时代,他每天要负责指挥将士们行军打仗,而我很幸运,活在了这个比较太平的年代,生活的环境都不一样,所以是不能放到一起比较的。
听了这话,乾隆已经完全失去了耐心。于是就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话。说张廷玉的身上背负着着天下的重任。再加上我的爷爷康熙,还有我的爸爸雍正一直对你这么好,在我继位一来的十多年里,我也一直对你很好,所以说,就从这这些,你也应该好好想想,不应该那么自私,你不想着为国家多做一点贡献不说,反而还总是想回家去过清闲自在的生活。如果朝廷里的大臣们都像你这样做,那还会又谁来为国家做贡献呢?再加上我可舍不得离开你,难道你就愿意离开我吗?
听完乾隆说的这番话,张廷玉瞬间醒悟过来。皇帝的话就是在说自己是一个不忠不义,不了解感恩的人。如果真的把这顶帽子扣在了自己头上,那还得了,那我的老脸就真的没办法见人了。毕竟乾隆都已经把话提起这个地步了,他还能再说什么呢?
如果在继续说下去,肯定配享太庙的事情就没有了。一想到这里,张廷玉马上就不说话了,告老还乡的事情也不再提了。
当时,虽然乾隆什么也没说,只是适当地减轻了张廷玉的手上的事情。不过,通过这件事情之后,乾隆还是认为张廷玉不够忠诚,并怀疑他缺乏朝臣该有的“正直”。
他甚至还把这件事情写在了喻旨上,拿到朝中去让大臣们看。张廷玉自从当了官之后,从未犯过错误,如今的他却成了一个“反面教材”,被贴上了自私的标签。
那么你了解为什么乾隆会拒绝张廷玉告老还乡吗?当时的张廷玉已经77岁了,手脚也没那么灵活了,身体也渐渐变得不好了。就算他能坚持上朝,实际上也做不了什么。
最主要的原因是张廷玉在清代多年,一直处于“军机大臣”的位置,那时的乾隆还年轻有干劲,他自然觉得自己仍然需要张廷玉的帮忙,其实在张廷玉之前,大学士赵国麟请求辞官,乾隆也没有同意。
还有一个次要原因,那就是张廷玉一直申请告老还乡,尤其是当乾隆认为他可以继续工作的时候。张廷玉总是以年老为借口,这让乾隆心里感到很不舒服。他觉得这是张廷玉对他有什么不满。
雍正皇帝临终时,提拔鄂尔泰和张廷玉为顾命大臣,还留下了遗诏说,鄂尔泰和张廷玉死后,他们可以配享太庙,死后他们还可以一起做伴。
在清代整个历史上,张廷玉是唯一一个享受这种待遇的汉族人。乾隆对张廷玉自然十分优待,在继位的第二年,他特意任命张廷玉为三等伯爵。开创了清代文官封伯爵位的先例。
然而,乾隆毕竟不是他的父亲雍正,他对这两位顾命大臣还是有所顾忌的。在雍正时期,雍正最信任的人是怡亲王胤样,其次是鄂尔泰和张廷玉两人。
雍正在位期间,张廷玉经常陪伴在他的身边,而且经常出入御书房陪同雍正处理政务,就如同是雍正的“秘书”一样,不管雍正有什么事情,张廷玉都能迅速地按照他的要求去把事情办了,做什么事情都尽心尽力,就算是有时候比较忙,他也能帮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而且他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全能的人才,整个朝廷除了工部还有兵部的事情他不太了解外,其余各个部门的事情他都很熟悉。因此,雍正才会那么信任他、依赖他。
乾隆也是看上了他身上的这些才能,并且张廷玉特别懂得为官之道,他在私下基本不会与什么大臣有过多的来往,面对那些比较机密的国家大事时,他也能够守得住秘密。简直就是一位,遇事公平公正的好臣子。之前就连雍正都说过,张廷玉是他是一特别忠实可靠的人。
但事实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时间一久,乾隆也开始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他发现张廷玉表面看上去很老实,实际在背地里没少做手脚。当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名姓俞的富豪去世了,但是没有儿子来继承家产,于是就掀起了一场抢夺风波,他的亲戚为了和俞家人争夺财产,便请一位叫王猷的内阁学士,邀请那些比较有声望的贵人前来悼丧,这样可以壮大声势。当时徐本和赵国麟都去了,还有礼部侍郎吴家骐、步军统领鄂喜都因此收了不少好处。
让乾隆想不到的是,张廷玉也派人送了名帖。虽然事后乾隆没有追究什么,但是自从他对张廷玉的印象也有了不少改观。因此乾隆在心里就有了自己的打算。乾隆十年,鄂尔泰去世后,讷亲被提拔为军机大臣,位份比张廷玉还高一点。这让张廷玉很不舒服,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他为大清付出了那么多,但是乾隆并不这样想啊,所以他认为张廷玉之所以会想要告老还乡,就是因为对自己有所不满,觉得他比不上前面两任皇帝。于是,他们二人之间就有了隔阂。
直到后来,张廷玉又做了一件事,彻底把乾隆给惹怒了。
乾隆十一年,当时的张廷玉真的很大年纪了,结果他最爱的儿子张若霭却生病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张廷玉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因此他就在此提出要告老还乡,这样或许他还能全身而退,这时,乾隆看着年迈的张廷玉也开始心软了,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原本以为这就是最好的结局,结果谁也没想到,张廷玉这时又犯糊涂了,虽然可以告老还乡了,但他还担心自己死后能不能“配享太庙”。
虽然,雍正喜欢他,给了他这份荣誉,但乾隆不一样,张廷玉深了解,乾隆一直不喜欢汉臣,所以他辞官后,乾隆不一定会按照先帝遗命,让他配享太庙,张廷玉越想越觉得不踏实,于是就上了一到奏折,要求乾隆在他死后能遵循先帝遗命,让他配享太庙。这件事情让乾隆非常生气。
乾隆心里想着,张廷玉这么做简直就是不信任我这个皇帝,都答应了他的请求,结果还蹬鼻子上脸来要挟我。乾隆虽然很生气,但是看在张廷玉为大清做出了那么多贡献的份上,就忍住了自己的怒气给张廷玉颁发了一份诏书。
但是诏书一下,原本应该张廷玉亲自去面圣谢恩的,结果他却派了他的儿子去,这次又把乾隆气的不轻,后来乾隆又叫人写了一道谕旨,意思就是让张廷玉自己来谢恩,那个写谕旨的人见情况不对,就提前私下把这件事告诉了张廷玉,本来是想让他准备一下,哪想到张廷玉居然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宫里请罪去了,但问题是,皇帝的谕旨还没发到他家呢,这下把那个给他私下通信的人也害得不轻。
结语:乾隆了解后,就彻底发怒了,狠狠地把张廷玉骂了一顿。随后乾隆便把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荣誉也给剥夺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