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起义的两个特殊诸侯,靠的全是“忽悠”?
汉末起义的两个特殊诸侯,靠的全是“忽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东汉末年,朝纲崩坏,礼乐不存。在此情形之下,君不君臣不臣,最终愈演愈烈,进而形成了各地诸侯割据的局面。而便观各路诸侯,他们割据一方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有人出身世家,凭借家族威望引来无数人才投效,如袁绍、公孙瓒等人;也有人虽然出身寒微,却能凭借自己的好名声,以此来收买人心,如孙坚、刘备等人。
不过在各路诸侯中,还有两位特殊的诸侯,他们能组建起一方势力,靠的却是自身的“忽悠能力”。因为这两位诸侯,他们凭借传道的手段,迅速积累了一批死忠部下。其中一位割据汉中多年,称霸一时;而另外一位,却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起义,最终致使汉室王朝就此衰亡。
割据汉中的,自然便是张鲁。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仅仅是一个诸侯这么简单,张鲁最重要的身份是——天师。据《三国志张鲁传》记载:“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据说,张鲁的祖父,正是第一代天师张道陵。而张鲁天师的身份,也是从祖上继承而来的。
张鲁在他早年间,在汉中、阆中等地传播天师道。因为信徒只要缴纳五斗米,便可以加入这个团体,所以张鲁的组织,也被世人称作“五斗米教”。而在其内部,也并非是传统的官僚体系,反而是一套特殊的管理制度:“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而且在张鲁的领导之下,其教派内部,还有着极为优厚的福利和待遇:“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
可以看到,张鲁的传教主张,有点类似现在的“平均主义”。而且张鲁这位道君,对待下属很好,且法律制度也极为宽厚;即便是教徒们犯下过错,只要及时改过自新,也不会受到严苛的责罚。另外,张鲁还经常派人在汉中要道上救济灾民,因而在张鲁传教期间,有很多百姓都纷纷加入到了其中。后来马超、韩遂等人作乱,也有不少民众自发来到了张鲁麾下:“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刘焉(即刘璋之父)再来到益州以后,便是借助张鲁的教派,才成功获取到了巴蜀之地百姓的支持。刘焉对待张鲁很是器重,还将他派去汉中,以切断与朝廷的往来。不过在刘焉死后,张鲁觉得刘璋庸弱,便主动断了与益州的往来,自此雄霸一方。后来张鲁在执政期间,广布恩德,又宽惠教众。在其统治汉中的二十多年里,张鲁不仅拥有大批忠实于自己的教徒,也同样得到了巴夷少数民族首领的支持,“五斗米道”因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张鲁后来在投奔曹操之时,便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协助张颌将汉中百姓尽数迁移到了北方。所以后来刘备即便是打下了汉中之地,也并没有捞到太大好处。张鲁降曹之后,受封为镇南将军,领阆中侯,可谓是得以善终了。而张鲁收下的“五斗米教”,也因此传入了北方。元武宗时期,张鲁因为传播道教有功,还被追封为“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说完了张鲁,不妨再来看看另外一位枭雄。此人正是黄巾军起义的头领——张角。据《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张角自称得到南华老仙的传授,带着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在中原四处传教。张角的八位弟子,也四处奔走,并免费帮助百姓看病。
当时的中原地区,正好被饥荒和瘟疫横行。张角借此时机,开始蛊惑人心,向不明就里的百姓们宣传“太平道”的理想主义。很快,“太平道”的名声便响彻了整个中原地带。“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张角见到时机成熟,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振臂一呼,自此掀开了武装反抗汉室统治的浪潮。
因为张角手下的队伍,都在头上系上黄巾,所以这支反抗力量,也被官府称之为黄巾贼。一场浩浩荡荡的起义军,在张角兄弟三人的带领之下,拉开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序幕。黄巾军的声势有多大?这场起义,席卷了中原地区七州28郡,先后有数百万的民众参与进去。尽管起义军在短短九个月之内,便被各路诸侯给强力镇压下去了。但本就衰弱的汉室江山,也无力再掌管各地诸侯,最终因此而衰亡。
有意思的是,不少势力都是因为镇压黄巾军,才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而遍观汉末各路诸侯,如曹操、孙坚、刘备、董卓等人,都是因为靠着镇压黄巾军,积累了一定军功,这才有了自己的初始政治资本。黄巾军落幕之后,取而代之的,则是多达二三十路的诸侯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