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三国之中蜀汉的实力最为弱小,诸葛亮为什么还坚持北伐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蜀汉兵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蜀汉当初兵力只有十万人,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带兵北伐?诸葛亮到底有什么用意?

  蜀国在三国之中是最弱小的国家,却频繁地发动北伐,成为最活跃的一方。丞相诸葛亮从公元227年开始,一直到公元234年他去世,期间始终没有停止过进攻魏国,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蜀国的被动防守局面。

  蜀国,也称为蜀汉,是三国之一的割据政权。公元221年,蜀汉昭烈帝刘备在成都称帝,以汉作为国号,以益州作为大本营。由于刘备建立的“汉”割据川蜀之地,所以被后世称为蜀汉政权。

  诸葛亮频繁北伐,甚至不惜劳民伤财,主要是为了改变蜀国的被动挨打局面,换取主动进攻

  在三国鼎立局面之中,蜀国始终是最弱小的一方。东汉末年的13个州,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掌握在魏国手中,而吴国也控制着交州全境、荆州大部分、扬州大部分。

  反观蜀国方面,仅仅只拥有东汉13州之一的益州。因此,蜀国无论在版图、人口还是经济实力的对比上都是三国之中最弱小的一方。

  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辅佐幼主刘禅登基,改元为建兴。此后,诸葛亮便频繁出兵,先是平定了南中地区的蛮族叛乱,然后便不辞辛苦地策划北伐魏国的大计。

  可是,魏国的国力相当强大,能够动员的大军是蜀国的数倍之多,而蜀国上下只有10万左右的兵力。魏国的国力绝对不是蜀国能够动摇的,除非蜀国能抢占先机,率先夺取魏国的凉州和关中等地。

  (蜀汉建国之前,实力一度强大)

  因此诸葛亮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一直执着于北伐魏国,梦想着攻占魏国的关中、中原等地,恢复汉室江山,结果始终没有成功。

  同时,诸葛亮频繁发动对外战争使得本就弱小的蜀国进一步削弱,连年征战,师老兵疲,国库空虚。

  可是再换个方面想,蜀国在建国之前就发生了“关羽失荆州”,在建国之后又发生了“夷陵之战”,两次变故让蜀汉的总体实力受到重创,如果诸葛亮不积极北伐,国家最后只能自生自灭。

  蜀国全国困居于益州的崇山峻岭之间,地理环境封闭,实力弱小,只有狭小的成都平原附近开发程度较高,其他边远山区相对贫困与落后、道路崎岖。

  诸葛亮从公元227年开始,为了摆脱蜀国的战略被动,一直对魏国发起战争。可是,魏国方面先后派出张郃、司马懿等人防御诸葛亮,成功击退了诸葛亮的进攻。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在了最后一次北伐途中,而蜀军主力也被迫撤退。

  随着丞相诸葛亮的去世,蜀国国内的主和派势力逐渐占据的上风,并且得到了后主刘禅的支持。为了避免劳民伤财、徒劳无功,大臣蒋琬、费禕等人都反对再沿着诸葛亮的路线北伐,这样一来蜀国便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和平发展时期。可是,实力本就弱小的蜀国也失去了发动战争的主动权,大军战斗力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