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长平之战后白起落得个被赐死的结局,到底是因为什么?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秦昭襄王时期的王牌之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长平之战是战国玩起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对战的双方是秦国和赵国,全都都是倾尽全力,最后赵国打败,被白起坑杀了40万人。

  此役后,战国格局彻底定型,赵国退出最后统一全国的候选国家名单,秦国成了唯一的候选人,但随即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大跌眼镜。

  长平之战秦军的指挥官,著名的将领白起,居然被逼自杀了,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迷惑了,立下了如此赫赫战功的白起为什么要被秦王赐死呢?

  就算是时隔两千多年,回望当年战争的惨烈和白起的下场,依然让人唏嘘不已,一代杀神白起的下场,居然是被秦王赐死,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

  很多事情,并不是突然发生的,是有迹可循的,白起之死也并非是一时之祸,更是秦国集聚了多年的内部斗争的结果。

  厉害的芈月

  著名的京剧《沙家浜》里有一段很有名的唱词叫,这个女人不简单,这话用到芈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为什么说白起,要提到芈月呢,这里面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弄懂了这里面各方势力的具体情况,你才会对白起最终被杀,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先说芈月,这个名字来自前些年大火的《芈月传》,因为历史记录上没有记载秦宣太后的名字,芈八子算是一个称呼,但是八子指的是后宫中嫔妃的一个等级,称呼秦宣太后也不合适,所以干脆用知名度芈月来代替吧,知道说的是谁就行。

  芈月这个人来自楚国的王室,嫁到了秦国,她的命不能算好,用后宫争斗的戏码来看,他本来已经算是彻底失败了。

  因为他的孩子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失败了,秦惠文王选了秦武王,芈月和他的孩子按照正常情况,只能一辈子靠边站了。

  而且这个秦武王孔武有力,身体健康,你很难看出来他什么时候会死,但可能就是太强壮了,喜欢跟人比试力气,结果在给人比赛举鼎的过程中,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时年23岁。

  死后无子,这下可热闹了,命运之神又给了芈月一次机会,但对手实在是有点强大,嬴稷的对手是公子壮,他可是秦武王的母亲惠文后想要立的人,实力差距较大。

  但是芈月的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芈月居然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此时手握重兵,是秦国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

  在古代宗法制度下,按理说魏冉是魏国人,他应该是天然的惠文后的帮手,因为惠文后也来自魏国,但魏冉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帮助自己同母异父的姐姐芈月,带兵直接诛杀了公子壮及其支持者,秦国的大权从此落到了以芈月为首的楚国外戚手里。

  而第一功臣魏冉也从此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但是秦国朝堂上有四贵的说法,他们分别是魏冉,芈戎,公子芾,公子悝,他们牢牢地把握这秦国的朝政,他们都是芈月在外朝的执行人。

  他们分别是芈月的两个弟弟和两个亲儿子,都有封号,分别封为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在秦国权势煊赫,芈月也正是靠着他们牢牢的掌握这秦国的权力,并且成了中国第一个太后。

  大女主历史看着爽,但只有一个人不爽,这就是秦昭襄王嬴稷,他的母亲和亲族常年把持朝政,而自己这个秦王却无所作为,叫谁谁都急,就跟光绪跟慈禧的关系差不多。

  只不过光绪不争气,身体不行,这个秦昭襄王可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所以熬也能把芈月给熬到老,最终熬到死,这样嬴稷才算是彻底掌握了秦国的权力。

  芈月死后,秦昭襄王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清除四贵,芈月和他的这些势力,其实还不错,为秦国做了很多事,但秦昭襄王要我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肯定要用自己人,他们统统要靠边站。

  这就是秦国当时的内政,只要是读过中国历史或者有点社会阅历的人都知道,你是谁的人,比你做了什么事更重要,这一点在白起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杀神白起

  简单来说,白起是魏冉的人,秦国四贵之所以评价还不错,而不是对单纯地靠着身份上位的外戚,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做了很多事,其中白起就是在魏冉的全力支持下,成长起来的秦国最耀眼的一个将领。

  白起和魏冉的关系非常好,一个优秀的将领,再加上朝中有个支持自己的丞相,白起像开了外挂一下,疯狂地为秦国收割人头,攻城掠地。

  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这是最简略版的白起功绩,粗略统计一下,按照史书上记载的人数,白起杀了得有100万人。

  这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数字,就算是数量上可能有水分,但是白起已经摸到了战争的最高境界,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这在后来的所有战争中,被誉为是最有效的战争手段。

  白起一直在打仗,但是朝堂之上已经发生了变化,秦昭襄王41年,芈月病重,第二年就去世了,这一年了,嬴稷发动了驱逐四贵的运动,从此把权力抓在自己手里,而他最得力的助手就是范雎,成了秦国新起的明星。

  那不是说白起是魏冉的人,怎么秦昭王四十七年还让白起统领大军呢,四贵毕竟是国家忠诚,当时用的手段也是驱逐,就是不让他们留在国都,不让他们掌握权力,没有后世那种只有杀死这一条路可走。

  不让白起走,是因为白起没犯错,而且是一直在军中威望很高,况且当时的秦国也一直在打仗,重要的是,嬴稷也不是昏君呀,他知道白起的价值。

  但朝中有没有人,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说长平之战,看似白起的杀神巅峰,跟以往没什么区别,但魏冉走了,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国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则将围攻邯郸。

  赵国慌了,派出了人游说范雎,主要意思就说攻下邯郸,灭了赵国,白起必然位列三公,骑到了范睢头上,看来这些说客都秦国的内政那也是清楚地很,他知道白起和魏冉的关系,也知道范睢最担心白起会对自己不利。

  结果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

  范雎这个人历史评价也还行,他的话也有些道理,完全从军事角度出发的白起,一时间想不通,自己非常郁闷,但是又没有办法。

  结果赵国撕毁了合约,秦国再次发兵邯郸,没想到赵国人拼死抵抗,秦军是损兵折将,一时间秦昭王是暴跳如雷。

  命令白起重新统领全军,攻击邯郸,但这个时候,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

  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如果你不了解前面秦国的内斗,你大概不太明白白起为什么这么做。

  白起这是在给秦昭王难堪,目的很明确,他罢黜了魏冉,白起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给秦王施压,结果在范睢的撺掇下,白起走到杜邮这个地方,接到的却是命他自尽的命令。

  秦昭王被芈月和魏冉他们压制了几十年,这个时候,权力就是他最敏感的神经,时代变了,白起还没反应过来,结果一道诏书下来,白起只能仰天长叹,自尽而死。

  说到底,白起的死,是新旧权力斗争的结果,白起属于旧势力,你只要稍微表现出一点不满或者犯点小错什么的,被杀的概率就非常大,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关于白起,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