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战一场深入敌后的斩首行动,关羽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公元199年6月,袁绍率领大军南下进攻曹操,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拉开序幕。
当时曹操占据黄河以南的兖州、豫州和徐州等,而袁绍则占据黄河以北的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等,虽然他们的边界线沿着黄河绵延好几千里长,但主要争夺的战略要点,却显然非常明确。
曹操当时的军政中心在河南许昌,而袁绍的军政中心在河北邺城,袁绍如果想彻底消灭曹操,必然要率领大军进攻许昌,但要进攻许昌,首先必须要渡过黄河,而在黄河的南岸,有一座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叫做官渡,它是许昌的门户。
袁绍如果想在黄河南岸站稳脚跟,必须要突破官渡。
同理,如果曹操想彻底消灭袁绍,必然要率领大军渡过黄河进攻邺城,但黄河北岸也有一座非常重要的军事据点叫做黎阳,它是邺城的门户。
如果曹操想在黄河北岸站稳脚跟,必须要攻破黎阳。
如果袁绍攻破官渡,那曹操就只能退守许昌;相反,若曹操攻破黎阳,那袁绍就只能乖乖退守邺城,也正是因为这两座城市的重要性,所以大战一开始,曹操就亲率大军来到官渡坐镇,而袁绍也早已进军黎阳城。
这两座城市,相距大约在100公里,搁到我们现在,差不多就是1个多小时的车程。
基于曹操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够在官渡附近和袁绍展开决战,因为官渡靠近曹操的军政中心许昌,这样曹操在后勤上就更具备优势,而袁绍不仅需要把后勤补给线延长100多公里,还需要渡过黄河远离自己的军政中心邺城,这样在后勤上会显得非常不利。
基于袁绍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够在黎阳附近与曹操展开决战,道理是一样的。
但问题是,这场战争是袁绍主动挑起来的,是他来进攻曹操,所以曹操没有理由主动跑到黄河北岸的黎阳城去作战。相反,只能是袁绍主动跑到黄河南岸的官渡来作战。
可问题是,袁绍虽然很想进攻曹操,但他也不是傻子,更不会傻兮兮的直奔官渡。
原因很简单,人家曹操早已经在官渡严阵以待,在那个地方决战,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袁绍必须想办法把曹操引诱到黎阳附近来决战。
在这种背景下,袁绍就派手下大将颜良率军进攻白马。
当时的白马是曹操用来拱卫官渡的一所军事据点,虽然它在黄河南岸,但它距离黎阳却只有区区20多公里路,换而言之,白马距离黎阳要更近许多。如果能把曹操引诱到这个地方决战,显然是对袁绍非常有利。
当听到袁绍派人进攻白马时,曹操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派兵救援;二是不派兵援救。
如果曹操派兵援救白马,那袁绍就可以实施围城打援的计划。
换句话说,等曹操派兵向白马增援后,袁绍也可以立马派兵向白马增援,如果曹操还想继续救,那就不得不再派兵来援救,这样一来二往,双方的主力部队就会陆续来到白马附近汇集,这样双方就可以围绕白马展开决战,这显然对曹操非常不利。
如果曹操不派兵援救白马,那袁绍肯定可以轻而易举将白马给拿下,这样曹操不仅损失了一个军事据点,更重要的是,袁绍就可以趁机渡过黄河,并在黄河南岸站稳脚跟,这对曹操也是非常的不利。
在当时的情况下,袁绍的这一招应该算是非常的毒辣,曹操不管怎么做貌似都是个输。
这个时候,荀攸告诉曹操,我们可以声东击西。
换句话说,白马肯定是必须救的,但前提是不能让袁绍知道我们要去救,或者说,即便袁绍知道我们要求救援白马,但也必须让他的后援部队在短时间内也无法赶过去。
当然,荀攸作为曹操阵营中最顶级的谋士之一,肯定不是简简单单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或想法,他给曹操拟定的,肯定是一套详细并可以落地的作战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当颜良率军大军进攻白马时,袁绍惊奇的发现,曹操非但没有派兵增援白马的迹象,反而开始大举进攻延津,一副要渡过黄河直捣自己后方的模样。
这就类似于中国象棋中,袁绍本打算吃掉曹操的卒,结果曹操置之不理,直接就把车越过河来将袁绍的军,总而言之,你想吃我的卒就大胆吃,老子现在要去将你的军。
这个时候的袁绍,也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对曹操的行动置之不理;二是派兵拦截曹操。
如果袁绍选择置之不理,那曹操就很有可能越过黄河,把袁绍的后方搅得鸡犬不宁,这样袁绍就会被搞得非常被动,从而不得不全面收缩战线以防止被将军,如果这样的话,那袁绍的这次进攻就变相宣告失败。
如果袁绍选择派兵拦截曹操,曹操显然是不敢再继续停留,但问题是,曹操是不是真的要去进攻延津,谁也不知道。如果曹操只是声东击西虚晃一枪,袁绍却傻乎乎的把大军派了过去,那白马之围搞不好会被曹操给破解。
不过,相比于后方被捣,区区白马还是不那么重要一些,所以袁绍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派兵到延津拦截曹操。
当然,袁绍之所以敢这样做,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即便曹操是声东击西,袁绍把大军派往延津,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也很难破解白马之围。
原因很简单,延津距离白马只有不到40公里的路程,搁到我们现在跑高速的话,也就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
古代虽然交通不便,但如果快马加鞭,顶破天也就半天的时间,更何况曹操半路上再折回白马,也是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留给曹操的救援的时间可能只有区区几个时辰而已。
所以退一万步说,即便袁绍被曹操给骗了,但袁绍仍然可以快速将部队调回白马,只要颜良能够撑住一天甚至半天时间,曹操仍然是无力回天。
在这种背景下,袁绍自然敢毫不犹豫的派遣大军前去拦截曹操。
按照正常的情况,袁绍的决定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但遗憾的是,袁绍明显低估了两件事情:一是曹操的行军速度;二是关羽的战斗力。
当成功将袁绍的大军吸引到延津时,曹操的部队以以迅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奔向白马,而等到颜良发现曹军时,关羽距离白马,已经只有区区五公里。
这速度快的,简直不要不要。
当时的颜良估计有一种懵逼的感觉,更要命的是,他现在向总部求援,甚至是构建防御体系,都已经完全来不及了,仓促之间,他只能率领本部人马和关羽作战。
在当时的情况下,关羽的兵力和颜良相比,不管是人数还是战斗力,肯定都处于优势地位,因为曹操要以最快速度击败颜良,就必须派给关羽足够多的士兵,至少要比颜良多,否则凭什么一举击溃颜良。
换句话说,如果颜良的在白马拥有兵力上的优势,那他即便再饭桶,也是可以坚守一段时间的。
当然,为了保证行军速度,关羽的士兵虽然比颜良多,但也不会多太多,因为人数太多的话,行军速度必然会大打折扣,在这种背景下,配给关羽的士兵,那就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
现在,按照正在的发展轨迹,颜良肯定是必败无疑,但问题是,虽然颜良毫无胜算,可并不代表他会立马就失败,如果他能够坚持一天甚至半天时间,袁绍的援军自然会纷纷赶过来,到时候失败的恐怕就是关羽。
而正常情况下,坚持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颜良来说,毕竟他也是久经沙场的当世名将,而他麾下的士兵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
所以说,想快速解决掉颜良,那是难之又难的。
但是,关羽不愧为关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操与荀攸在制订这个作战计划时,就知道,这场战役的关键,就是前线指挥官能不能以最快速度解决掉颜良。如果不能的话,那这场作战计划,就等于宣告失败。
所以,在面对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时,曹操手下的优秀将领,那是又激动又心虚又害怕,因为面对这种充满挑战作战任务,谁的心里也会打鼓的。
最后,关羽果断站出来接了这个任务,而关羽也没有让曹操失望,更没有让天下人失望。
虽然此前关羽跟着刘备那是一再兵败跑路,不仅没有打过什么漂亮的战役,甚至还被曹操给俘虏,但这并不妨碍关羽是当时公认的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因为关羽虽然不断打败仗,但在当时的背景下,以刘备和关羽的那点家底,能把仗打成这样,已经是非常了不起。换句话说,如果换做其他人处在关羽的位置上,恐怕只会败得更惨,败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这也就是为什么关羽兵败被俘后,曹操对关羽尽情拉拢和优待,而曹操手下的大将,却没有一个敢不服关羽的。
而事实也证明,关羽绝对就是传说中的万人敌。
面对白马之围这场大家都没有底的艰巨任务,关羽却以最完美的方式将他收尾。
换句话说,当时曹操给关羽的命令,可能只是在半天时间里将颜良给击退即可,这样就算是完成任务,但结果却是,关羽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将颜良给击退,不仅如此,他还将颜良的部队给一锅端了,甚至主帅颜良,都被关羽给一刀砍了脑袋。
这场战役的结果,已经远远超出所有的人的意料,以至于当这场战役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发自肺腑认为关羽是这场战役中功劳最大的人,而面对曹操送给关羽的超豪华的嘉奖,也没有一个人发出异议。
换而言之,关羽在白马之战的表现实在太牛逼了,至少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让曹操阵营的将领都觉得,让自己处于关羽的位置上,肯定不如关羽干得漂亮,甚至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都是个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当白马之战结束后,关羽决定离开曹操投奔刘备,大家也不觉得关羽有丝毫对不起曹操的地方,而关羽自己也觉得已经还了曹操的恩情,甚至是曹操都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