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逼死太子真的是因为巫蛊之祸?
史书上对于巫蛊之祸是标准的悲剧写法,一位年轻时雄姿勃发的皇帝在步入晚年后变得多疑迟钝,在奸臣的蛊惑之下杀死了忠心耿耿的臣子,逼死了恭顺的儿子和善良的妻子。黑白分明,很有故事性。
也正因为如此黑白分明,我们不禁要问,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大家知道历史上有很多晚节不保的皇帝,比如梁武帝比如唐玄宗,但这类皇帝有一个特点就是前期英明神武,但在一个时间节点之后就一下变得异常堕落,而且剩下的人生再也找不回以前的睿智。
但似乎汉武帝并不是这样。在巫蛊之祸一年后,汉武帝就立刻给太子平反而诛杀了陷害太子的江充三族,把陷害太子的宦官苏文烧死。后来更是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罪己诏陈说自己的错误,并且还在晚年一改之前的严酷立法和征伐四方的国策,让人民休养生息。
那我想要问一下为什么汉武帝偏偏在公元92-91年这两年间会犯这么大的糊涂呢?真的仅仅是因为巫蛊的猜忌吗?又或者,太子刘据真的是柔弱温和的那种人吗?
事实是,在汉书,褚补史记里,刘据和资治通鉴里那个柔弱温和的谦谦君子孝子是有出入的,这似乎跟我们的对他的认知是有很大差距的。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巫蛊之祸前后的太子。
1、太子当时的势力已经很大,因为武帝一直很喜欢这个嫡长子,从小是当储君培养的,当时太子已经成功聚起了一个庞大的集团。
庞大到什么程度呢?二十年后这些人依然能够发挥作用(邴吉,张贺,张安世,以及千丝万缕关系的霍光)。所以说太子是很有能力和野心的人。
2、太子喜欢结交三教九流,在他兵败之后太子跑到湖县,那里有个卖草鞋的居然也是他的故交!
还有,太子喜欢“异端邪说”,往博望苑里招异端人士,老爹要他学春秋,他偏学谷梁,总之就是和老爹对着干。
3、巫蛊之乱全面爆发后,太子怒杀江充,把一众胡巫活活烧死示众,亲自率军和死丞相刘屈氂大战。
软弱?不存在的,他父亲可是是刘彻,他舅舅是卫青,他大表哥是霍去病,他怎会是软弱之人!
然而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却给太子加上了很多无法考证的事情,比如见父皇生病抹眼泪这种,总之呢就是把太子写的更加温和,更加无辜,更加悲情。
要知道汉朝宋朝相差一千年,价值观也相差很远,所以在这方面,应该是同为两汉的史记汉书的记载更可靠。
所以说真实的太子,是非常精明有魄力甚至说有点桀骜不驯的人,是受父亲宠爱全力栽培的天之骄子,也许温和,但绝对不会软弱。
而那时候的所谓“卫氏集团”,卫青霍去病两人早已去世多年,霍光那时候只是汉武帝的小随从,公孙敖公孙贺比较平庸,卫伉曹宗公孙敬声也都不过是贵公子。
所以说这个庞大的“卫氏集团”,只是依附于卫太子,而不是可以像吕氏那种足以乱刘家天下的存在。
而卫太子才是“卫氏集团”的大头目,这个很关键!如果卫氏外戚根本无法威胁刘氏江山,那刘彻根本没有理由和动机因为担心外戚专政来剪除之。
所以在我看来,巫蛊案本质是一次政治清洗,巫蛊之说只是借口而已,汉武帝本意只是想敲打一下太子,剪除部分太子的羽翼。
因为此时,由于权力的分配问题,和执政路线的不同,明显已经出现帝系和太子系两派。汉武帝当时的目的,也许只是让自己顺利的走完辉煌的人生,把位子安安稳稳的交给太子,防止出现太子提早篡位的事情。
毕竟说就算太子无此心,手下的人可难保没有这个想法。至于卫氏外戚,是因为属于卫太子主要势力,不小心撞在枪口上了。
一个雄才大略但刻薄残暴,年老自负刚愎渴望永久权力的父亲,一个自幼得宠精干有魄力的储君,由于种种对立事件,双方却没有很好的渠道去沟通和理解对方,终于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最后完全失控并酿成了巨大的悲剧,等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的时候,刘彻这才幡然醒悟,《轮台罪己诏》颁发,却也为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