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羞辱的穷小子,被李世民请了4次,当上宰相后直接收拾县令,
李世民是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并且他和别的明君一样,也都是求贤如渴的典范,比如在李世民身边的魏徵,其实现在我们大家说起魏徵,就会觉得魏徵多好多好,名臣中的典范等等,并且还和李世民组合成了君臣典范,其实相比于魏徵的夸夸其谈,在李世民的身边还有着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大家可能都很不熟悉,因为在历史上的他没有魏徵出名,他的资料也非常的少,但他是李世民一连请了四次的人,而且他不出名并不代表他没有才能,正相反,他的才能,就连魏徵都不及。
只不过这个李世民身边的人以前是个穷小子,还被一个县令羞辱过,但他当上宰相后直接收拾了县令,可以称他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典范。
这个人就是马宾王,相比于骆宾王,马宾王被人知道的实在不多,不过马宾王还有着另外的名字,叫做马周。在史书上有几句马周的前期记载,说马周自幼父母双亡,并且贫穷困苦没有依靠,但他非常的爱学习。
至于马周怎么长大的,是谁带大的,又是谁帮助他的,史书上没有记载。可能那个时候的马周邻居们看马周可怜,才把他抚养大的吧。马周二十岁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困苦生活,将不再是一位穷小子,因为马周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教师。
马周熟读《诗》、《书》、《春秋》等,所以肚子里面有的是墨水,让马周当教师就相当于用大炮打苍蝇。就连马周本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因此马周当教师的时候不好好工作,反而经常拿着酒葫芦喝酒。
马周的种种做法向他的上司表明了一个态度:我不想当教师。所以马周的上司满足了马周,动不动就把马周叫过来批一顿,马周当然受不了这种气,古往今来,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有一个特点,脾气大。马周也一样,最后一次脾气比他的上司还大,马周把自己的上司骂了一顿,收拾自己的东西,顺利的下岗了。
下岗后的马周面临着再就业,但是由于他的名声在本县传开了,所以马周迫不得已去别的州县。马周的口袋也再次的空空,一边赶路一变乞讨,结果马周找工作的时候,到处碰壁,如果仅仅碰壁也就完了,可有些人就喜欢干那种羞辱人的事情。
马周走到了浚仪县,找到了县令崔贤,崔贤不仅没给他安排工作,还狠狠羞辱了马周一番,至于羞辱了什么就不多讲了。反正马周的自尊心深深地被崔贤伤害了,而崔贤这位县令的名字也留在了马周的心中。
被崔贤羞辱的马周抬头四望,发现天下之大,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怎么办呢?去长安吧!说不准在那里会遇到自己的伯乐。
马周又一边赶路一遍乞讨的来到了长安城附近,在酒馆休息的时候,马周看到酒馆的小二竟然不招呼他。(这也是人之常情,当时的马周衣衫褴褛,根本不像是有钱人的样子,而这样子的人自然不受店小二的待见。)
马周虽然对别人的白眼已经习以为常,可是他没有忘记自己来长安的使命,所以马周决定显摆一下自己的能力,什么能力?喝酒的能力,当时最能喝酒的人能喝一斗,结果马周喊道:给我拿一斗八升酒。
店小二不情不愿拿了过来,结果马周就当着店小二的面把酒喝完了,这一下就吸引很多人的眼光。马周拍拍自己的肚子心满意足的走了,至于有没有付钱我们不得而知。
当马周从酒馆走了之后,酒馆之中却炸开了锅,人们议论纷纷,毕竟这么能喝的人,可是破了纪录啊。不过马周的这次喝酒事件,很可能就是他进入中郎将常何家中为客的原因。至于具体的原因史书上没有记载。
不过常何是位武将,也非常的爱喝酒,所以后来常何与马周经常在家中喝酒。而常何是朝廷的中郎将,马周也算是和朝廷搭上了关系。在常何家中的这段时间,马周很知足,毕竟每天有好酒有好菜,可是在马周的心中还没有忘记他来长安的目的,不过马周很快就要实现自己的目的了。
贞观年间,有一次李世民下达诏令,文武百官给朝廷提建议,所有人都要提。其他的文官什么的都没当回事,不就是提建议吗?很简单。可是却为难坏了那些武将,尤其是像常何这种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将。
像常何这种中郎将,基本上不是战时,生活都还不错,李世民当然也不会强迫他们去学习,所以常何没事的时候去玄武门溜达溜达,有事的时候就去办办事,实在无聊就找点朋友喝喝酒。
可自从李世民下达了那个诏令后,常何整天的抓耳挠腮,他也想过找人替他写,可是一时间去哪里找呢?眼看明天就要交了,常何急了,急也没有办法,只能加班加点的写,最终歪歪扭扭的写了两个字,还是他的名字常何。
在常何加班的时候,马周在院中溜达,看到常何屋中还亮着,就敲敲门走了进去。他问常何在干什么?常何说写建议,并且还把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马周的内心当即就兴奋了,因为这份建议是要拿给李世民看得。
马周当即拍着胸脯表示:你的事,我帮定了。当即坐下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
第二天早上,马周还在常何家睡觉,而常何带着马周的建议来到了皇宫,让人交给李世民。本来李世民心中也十分的清楚,这些武将们提不出什么建议,他的目的还是想借此机会让武将们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李世民打开了常何的建议,上面罗列了二十多条,每条都一针见血指出了当今的弊端,并且下面还有处理的措施,李世民当即看得如痴如醉,以至于看到末尾的署名常何时,竟然还愣了一下。
很快李世民醒悟了过来,又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当即下令:传常何觐见。常何听到李世民叫他,也是一头雾水,毕竟别的官员交上去就没事了,为什么单单要叫他呢?
常何拜见了李世民后,李世民问道:这东西是你写的吗?常何当即跪了下来说道:陛下,我不识字,也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这些是我的宾客马周写的,不过马周可是个忠义之人啊。
李世民听完了常何的话之后,根本就不搭理常何,直接让身边的人去请常何家中的马周。常何虽然很无语,但是也只能胆战心惊地在一旁候着,当李世民派出了第一拨人之后,等了会见马周没到,李世民又派遣了第二拨人去请,接着第三拨,最后第四拨。
李世民每派出一拨人请马周,常何的心都要跳一下。他跟着李世民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李世民为了一个人如此的着急,毕竟当年的李世民是经历过万军厮杀的,现在又当上了皇帝,如此沉稳的一个人如今却这么的不沉稳。
同时常何又想起了马周,常何忽然发现他对马周一点也不了解,只知道马周很能喝。在李世民焦急的等待当中,马周出现了,马周拜见了李世民,然后坐下来和李世民交谈,常何想听他们讲了什么?可是常何听不懂,不过最后李世民说的那句话常何听懂了,入职门下。
门下就是门下省,唐朝的权力中枢机构。
贞观六年到贞观十八年,马周从直门下省到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谏议大夫,中书侍郎,中书令,这就是马周的仕途晋升。从一位不被人知晓的布衣,一名被县令羞辱的穷小子,最终当上了大唐王朝的宰相。
岑文本曾经这样评价马周:马周谈论事情很多,都引经据典,推敲古今,他写出的文章,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减。
这就是马周的本事,除此之外,马周多次给李世民提意见,其中大事情包括废除世袭、祭祀太庙、严明赏罚、倡行节俭、与民休息、约束藩王等等。
除了这些大事情,在小事情上也能够体现马周的智慧,其中马周给李世民提过这样的一个建议,靠右行走。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更迭,这个建议现如今被我们每一个人遵守。
因为马周的存在,使得李世民的形象更加的完美化,而李世民也曾经对人说过:我一天不见马周,就十分的思念他。
不过马周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还是得益于李世民的慧眼识人,这番君臣相遇也一直被后世人所称赞,李世民曾这样评价马周:“
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可见马周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真的很重。
马周当上了宰相,也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下一步就要报仇了,他把当年的浚仪县令崔贤找到,没有羞辱他,只是把他的饭碗给砸了,至此崔贤不再是一个县令,而是普通的百姓。
而对于这件事情,后来朝中还有人调查,但是发现马周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合理合法,马周不愧是聪明人。除了这件事情外,还有两件事情能够凸显马周的一些特权。
第一件事情:马周想要一个大房子,可是他手中没有钱,但马周还是让人在长安城找最好的房子,最后马周拿着看好的房子地址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很懂马周的意思,直接把房子买下送给了马周。
第二件事情:马周最喜欢吃鸡肉,每次出差,都要吃鸡肉,因此有些人认为马周违规,毕竟李世民曾经下达过命令,官员出差不得吃肉,目的还是害怕州县破费。可是有人对李世民说马周吃鸡肉违规的时候,李世民却说道:吃肉违规,吃鸡合理。
这就是马周,一位摸透了规则又真心效忠李世民的大唐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