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被孔子成为“圣人”之人!后世对“微子启”的评价是什么?

  被孔子成为“圣人”之人!后世对“微子启”的评价是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孔子被世人称为“圣人”,能得到他的评价,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呀。

  然而,有这么一个人,孔子对他有着很多的评价,称赞他“仁”,但是,后世的很多人却不这样认为,甚至,恰恰相反很多人觉得他是一个“卖国的汉奸”。

  这个人就是纣王的哥哥“微子启”。

  微子启,又称“微子”,是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的亲哥哥。纣王是商朝的亡国之君,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可与历史上的夏桀并驾齐驱,两人被世人称为“桀纣”。纣王在位期间,荒淫无度,酒池肉林,滥用酷刑,亲近小人,宠幸妲己,不分是非,且自认为是天命之子,大肆征伐少数民族,结果,在于周武王的牧野一战之后失去了天下,成了亡国之君。

  其实,商朝早就展现出了亡国之兆,对此,商朝的各位大臣却有着不同的反应:

  第一种是以纣王的叔叔比干为代表的臣子。比干不仅是纣王的亲叔叔,还是先王专门给纣王认定的辅政大臣。他以纣王亲叔叔的身份,以死进谏纣王,但是,却没想到纣王根本不理这一套,甚至,觉得这个叔叔让自己丢了脸面,于是,对他起了杀心。

  最终,比干的心被挖了出来,纣王甚至还想看看比干是不是有七窍玲珑心。比干死后,据传说是升入了天庭,玉帝封他为文曲星。当然,这只是传说,是老百姓对比干的美好祝愿。在民间,比干则被称赞为“天下第一仁”。

  第二种是装疯卖傻以求保命的臣子。这一类人以箕子为代表,箕子和比干一样,也是纣王的叔叔,官至太师。其实,箕子也曾试图劝谏纣王,但是,纣王不听,箕子只好不再坚持。于是,箕子见纣王不知悔改,就装疯卖傻保全性命,不再试图去劝谏纣王了。

  而纣王,也真的以为自己的这位叔叔疯了,就把他关了起来,贬为了奴隶。直到商朝灭亡之后,才被解救出来,周武王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说话,因为,他不愿意讲自己故国的坏话。因怕武王再次来请,箕子乘武王走后,

  据说,萁子带着商朝的遗民,远走他乡,到达了朝鲜半岛,建立起了一个自己的政权——箕子朝鲜。

  第三种是以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为代表的臣子。其实,微子启本来差点就可以成为商朝的君主,因为,他是长子。但是,世事难料,微子启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还是一个妾室,而生商纣王的时候,已经贵为王后了。所以,微子启虽然是长子,却不能成为商朝的下一任君主。

  换句话说,是嫡长子继承制阻碍了微子启,只要有嫡子在,就没有立庶子为王的可能性,所以,微子启就失去了成为商王的机会。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立微子启为王,以微子启的才能,商朝说不定还会再度复兴。但是,历史没有假设,纣王作为商王,心狠残暴,致使民怨四起。看到弟弟如此暴政,身为哥哥的微子启,也试图劝说过纣王,但是,纣王连叔叔的话都不听,怎么可能听微子启的话呢?

  面对这种情况,微子启很迷茫,于是,他就去问自己的两个叔叔:比干和萁子。比干和萁子告诉他:“如果商朝因纣王而亡了,我们也不能改变什么,你还是尽快逃走吧。但是,具体怎么决定,还是要看你自己。”

  听了两位叔叔的建议,微子启心中暗暗有了谋算。没有人知道微子启,后来做了什么,也没有资料记载,他有没有“通周灭商”的嫌疑。但是,一些证据都指向他有通周之嫌,而真正做周王朝信使的人,是一个叫胶鬲的大夫。

  然而,微子启在周灭商之后的表现,确实很难让人满意。

  历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访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帝辛的情况。按理说,一个前朝王子,起码要和自己的国家共存亡,再怎么样也不能像微子启那样,赤裸着上身在地上匍匐着向周武王请罪,做的太没骨气。

  换句话说,微子启的做法,完全是一个投降派的作风。所以,后人对微子启没有一个好印象,说微子启是一个汉奸,是一个通敌叛国的人。其实,微子启就像水浒传里的宋江,是一个彻底的“投降派”。可能说的好听一点,叫弃暗投明,不愿助纣为虐。

  并且,史料还记载道:对于微子启所做的这些,周武王很受感动,“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也因此,在周朝初年,微子启被周成王封于商朝发源地、旧都商丘,之后,建立宋国,成为了周朝宋国的始祖,后世也因此称其为“宋微子”。

  然而,对微子启的评价,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如果站在商朝的角度,微子启就是一个叛徒,是一个汉奸,虽然投降是有原因的,但是,投降做内奸也是不应该的。如果站在周朝的角度,微子启却是一个功臣,他为周武王灭商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周武王赏赐世代为侯也是应该。

  除此之外,微子启勤政爱民,体恤百姓,与百姓一起劳动,所以,微子启虽然通敌卖国,是一个“汉奸”作风,但是,他并不受人嫌弃,反而受人敬仰。所以,孔子就说道:比干以死进谏纣王,为“圣”,萁子因为体恤百姓,为“贤”,微子启弃暗投明,不愿助纣为虐,则为“仁”,他们三人也算是殊途同归,归一于德。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像微子启一样的人,他们可能会遭到世人的唾弃,可能不被世人所承认,但是,他们却是真正为百姓造福之人。

  既然,朝代的灭亡已成为事实,勉强支撑又有什么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