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从养猪的到封侯拜相,公孙弘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出身很不好的大人物,他们能留名青史,除了有很好的才能以外,最重要的便是有“伯乐”。他是西汉历史上第一个以丞相封侯的人,以一个放猪的无名小卒成为一国的丞相。四十岁才开始学习的他,到底有什么能力让国人两次推荐。又因为什么被好朋友嫌弃呢,他便是西汉传奇人物——公孙弘。

  公孙弘在年轻的时候当过狱史,因为犯了点事被革职,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只好做起了放猪的生涯,他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同时赡养后母。到了武帝时期他也有些名气,再加上孝顺两次被推荐为博士。因为工作需要四十多岁的他开始学习《春秋》等书籍,没有老师他便去请教哪些有知识的博士,虽然已是不惑之年,但是学习的努力一点也不比哪些年轻人少。继母去世按照古代的守孝制度,又回家守孝三年。在他第二次被举荐的时候,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年人。

  十年时间里,他从一个小官小吏做到了丞相这个位置。因为是贫苦人家出身,即使位列三公,穿的衣服都是粗布麻衣,被朝中的同僚说是沽名钓誉,做样子给世人看的。他想用自己做榜样,让天下人学习,当上丞相之后,用自己的薪水奉养哪些有才识,但家庭困难的学子和亲朋好友。自己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再配粗糙的米饭,在生活上没有什么要求,世人也因为他的节俭称赞他,认为他是个贤相。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还是被别人误会,就有他的一个多年好友诋毁与他。

  公孙弘有一个好朋友叫做高贺,在得知他当上国家丞相之后,特来投奔。可是他觉得毕竟是多年的好友,和自己吃穿一样应该会理解自己,粗布为衣,粗饭为食。于是他的这个朋友就抱怨他吝啬,还公然指责他说“好朋友做了丞相富贵了,却用这种东西招待我,难道这些东西我没有吗?富贵荣华又有什么用,这样对待朋友。”之后又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他外面穿着粗布麻衣,可是里面却穿着锦缎,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吃着大鱼大肉,却拿粗茶淡饭招待客人。他也因此被朝廷调查,这便是“宁逢恶宾”的来由。

  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好在自己放猪的地方找了一片竹林,把竹子削为竹简,把书中的内容一笔一划的抄在上面。在公孙弘刚入京的时候,身上穿的衣服很破旧,他同乡的一个人便把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送给他。这从侧面也可以得出他勤劳刻苦,即使生活条件差,却仍能刻苦专研。皇帝在后宫接见他的时候,不戴冠,而在接见其他臣子的时候却十分注重仪表。可见皇帝对他的亲昵,胜过其他大臣,而且在他生病的时候没有按照惯例罢免他的职位,反而大加赏赐,并且为了让他安心养病还允许他在家中休假数月。

  人在没有钱的时候能不被朋友嫌弃,这是真心的朋友。而在自己富贵之后,贪图自己的钱财,渴望得到便利,这种人只会给自己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