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徐达两次放走元顺帝被参,朱元璋为什么对此视而不见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徐达放元顺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1368年,徐达率军渡江,直达河北通州。在徐达率军距离元朝王都,仅一天路程时,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一幕:徐达下令大军就地驻扎通州,暂缓攻打元朝王都,这一驻扎就驻扎了七天之久。面对大兵压境,却又围而不打的徐达,元顺帝当即被吓得六神无主。在陈兵待战的七天时间里,元顺帝抵抗的决心一点点被磨灭。第七天夜里,元顺帝干脆命人打开建德门,仓皇逃跑。等到元顺帝离开王都后,徐达率军才姗姗来迟。

  公元1369年开平战役,大兵压境的徐达,同样可以活捉元顺帝。但当时的徐达依然故伎重施,让大军留下一个缺口,放跑元顺帝。因放跑元顺帝一事,常遇春曾质问过徐达。当时徐达十分从容地对常云春说道:虽然元顺帝是夷狄,但他毕竟是天下共主。如果我们抓住了他,你让我王{朱元璋}如何处理他呢?我们该赏赐给废帝{元顺帝}一块封地,还是将他诛杀呢?我觉得两种选择都不能高枕无忧,不如放了元顺帝,不让我王为难。

  常遇春听完徐达的回答很是不满。随后心中颇有怨言的常遇春,班师回朝后主动向朱元璋上奏弹劾徐达。不想朱元璋看完常遇春的弹劾奏章后,并没有怪罪徐达。这又是为何呢?请听编者向您详细道来。

  据传徐达在渡江北伐前,就关于如何处理元顺帝的问题,曾和朱元璋密谈过一次。《明史》记载:在朱元璋身在汴梁时,徐达曾请示朱元璋:一旦元顺帝逃跑了,咱们要不要乘胜追击,将其活捉呢?朱元璋回答徐达说:只要将元顺帝赶出中原就可以了{赶到塞外}。天下混乱之时,元顺帝是各地起义军争相推翻的对象。但推翻的方式,却有待商榷。

  刚刚统一南方,就渡江北伐的朱元璋,开始面临新的问题:一、擒获元顺帝,自己是该杀死对方,以绝后患,还是赐给对方一块封地呢?杀死元顺帝,蒙古人会同仇敌忾。蒙古人经历一段时间的内乱后,会重新出现一位强势君主,对手自然要选软弱无能还畏惧自己的{元顺帝}。擒杀元顺帝,不如削弱元蒙实力来得实际一些。失国的元顺帝活着,才更符合朱元璋的利益:元蒙内部会因为元顺帝的无能,而发生内乱。

  二、自古打天下,都是由北向南打,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北方士兵的战力要强于南方士兵。朱元璋虽然统一了南方,但他麾下的士兵却是善于水战,不善于攻城战的南方人。一旦徐达快速攻城,元顺帝拼死抵抗,胜负如何就会是个未知数。不如故意放跑元顺帝,在追击战中消灭元军的有生力量。

  三、其实徐达故意放跑元顺帝的目的,和三国时诸葛亮故意放跑曹操的目的是一样的。刚刚渡江北伐就擒杀了元顺帝,中原大地会再度分裂,新的起义军会在北方大地上纷纷崛起。逐一攻打各地起义军,比单一追赶、剿灭元军更费时费力。朱元璋、徐达要的就是大兵压境,惊走元顺帝。相比起擒杀元顺帝,迅速占领北方才是朱元璋的当务之急。就兵法而言,朱元璋、徐达此举,要的是攻心战,要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结束语:大兵围攻元朝王都,元顺帝会拼死抵抗。这就会将追击歼灭战,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消耗战。可以说故意放走元顺帝的朱元璋、徐达,是对麾下军队战力极度不自信的。还有一点让徐达,不敢擒杀元顺帝。朱元璋麾下大军能够顺利统一南方得益于五个人:李善长{后勤}、徐达、李文忠、朱文正、常遇春。渡江北伐时,朱元璋麾下大军的主导者只有两人:徐达{统帅},常遇春{先锋}。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屡立战功的徐达再立下擒获元顺帝之功,难免会有功高震主之嫌。因此徐达才不敢擒杀元顺帝。对此有一点可以证明,后来平灭元蒙余孽的主将是谁?是弹劾过徐达的,常遇春妻弟:蓝玉。可以说这就是朱元璋在刻意分功。

  朱元璋命令徐达放跑元顺帝,史书是怎么评价的呢?史书上说,朱元璋此举是:知顺天命,退避而去。换言之,朱元璋故意让徐达放跑元顺帝,是看清了天下大势,选择了避其锋芒{不和元顺帝来一场鱼死网破的战斗}。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