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有什么不同,蜀汉的国力是怎么耗尽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姜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和姜维为什么都要不停地北伐?蜀汉的国力是怎么被耗尽的?
这个问题分开来说,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的原因不一样。
诸葛亮北伐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诸葛亮负有先帝重托。“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章武二年,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必定能够打败魏贼。”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政权的目标就是匡扶汉室,“王业不偏安”,所以他不能像之前孙吴政权一样偏安蜀川,必须不停进取。因此必须以还于旧都兴复汉室为目标,制定北伐政策。
其二蜀国自身的国力不能等待,必须不停北伐,否则必亡“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意思是,现在虽然百姓贫穷兵士疲乏,但战争不可能停;战争不能停,那住在军营和出去攻击敌人的花费是相等的。不趁此时去北伐,却想用益州跟敌人对恃。蜀国地域小,比不得曹魏占据的中原地区,从经济人口来说,蜀国都是处于劣势,所以时间拖得越久,国力差距就越大,蜀国就越不可能北伐成功。正所谓“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既然不去讨伐魏贼,蜀国也是要败亡的,那么是坐而待毙,还是去北伐,不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吗。
其三北伐是有可能成功的先说诸葛亮北伐。228年春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兵三十万(实际8万兵马)伐魏,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弃城而逃,天水守将投降诸葛亮,顷刻间陇右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仅有广魏郡和陇西郡拒不投降。曹魏整个朝廷“朝野恐惧”,如果不是马谡痛失街亭,诸葛亮就可以率领蜀军一路凯歌高唱,兵过渭水,军临长安。第四次北伐,诸葛亮第一次在大型战争中正面击败司马懿,如果不是李严谎报“粮运不济”,就有可能扩大战果;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和孙权同时进兵伐魏,诸葛亮积劳而死,导致北伐失败。可见,诸葛亮北伐是有可能成功的
姜维为什么北伐
继承武侯之志。积极北伐,以攻代守以汉中为屏障,保卫蜀国的安全,这个战略是诸葛亮在世时就定下的,姜维是在延续诸葛亮的战略。姜维共计十一次北伐,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进攻方永远掌握主动权,坚持北伐,曹魏只能处于被动防守方,这也是姜维能一直胜利的原因之一,因为防守总有守不住的时候。这种战略,大大延缓了蜀汉的覆灭时间。
蜀国内部倾轧,为了自保刘禅时期,朝中渐渐被奸臣把持,以宦官黄皓最为突出,当时最受刘禅喜爱。董允在世时,黄皓害怕董允,不敢有丝毫逾越,董允去世后,黄皓擅权,姜维决定除去黄皓,却被刘禅阻止,而黄皓也因此忌恨姜维,屡屡想夺去姜维的兵权,然后加以谋害。姜维深知其中利害,所以不敢放弃兵权。而保住兵权的唯一方法就是领兵出战,所以姜维积极北伐,也有不得已的原因。宦官擅权也是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
最后,北伐并没有耗尽蜀国国力,反而有所增加诸葛亮北伐五次,除了第一次和第五次,其他三次都是局部战争,谈不上损耗国力,第一次占领陇右三郡,尽迁三郡之民到汉中,大大扩充了蜀国国力,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打的司马懿不敢出战,蜀国最大损失就是诸葛亮去世,其他国力根本没有减少。姜维十一次北伐胜多败少,虽说损耗了蜀国国力,但作为战败方的魏国损耗更大,所以姜维的积极北伐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相对来说,蜀国国力是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