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马谡在街亭战役中都是什么表现?他都做了什么

  马谡失街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霸王的破釜沉舟,兵仙的背水一战在整个世界战争史里都是极难复制的案例。你再找找其余类似案例,再对比一下整个战争史中获胜方的战术安排,你就会发现,这种以弱胜强的案例都是极其稀少的。

  在整个大环境下,所有明智的指挥官都会选择使用优势兵力正面击败敌人。而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优秀的指挥官会采用一切己方能获取的资源来弥补兵力的不足,如天时地利人和来使己方获取战争的主动权。当所有条件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某些特别优秀的指挥官会在己方还拥有绝大部分战斗力的情况下主动出击,集中力量趁敌方完全占据主动时与敌方决战。

  我们来分析一下马谡在街亭战役中的表现。

  首先,马谡和副将王平的兵力是弱于由张郃率领的魏军的,那么这就要求蜀汉方的指挥官从其余方面来弥补兵力的不足。战略目标方面:蜀汉方要做的只是固守街亭,牵制张郃的兵力,确保诸葛亮大军后方的稳定性,而魏方则需要做到至少击退(能击溃或者全歼的话更好)目前眼前这支蜀汉部队,并且自身不能受到太大的损失(因为马谡后面还有一个更恐怖的诸葛亮)。一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蜀汉方在这点上是占据优势的。

  再比较双方的地利,本来此点上应该是蜀汉方的绝对优势,但由于指挥官马谡的判断,蜀汉方放弃在道路上立寨,而是选择在山上扎营,虽然说有着居高而下的战术优势,但一来使蜀汉方放弃了补给上的便利性,二来只要魏方绕过山上的营寨,或者留一支偏师与马谡对峙,大军就可以直扑诸葛亮大军后方,蜀汉方此战的战略目标就完全失败了。所以说在这一点上马谡的判断不仅没有帮助蜀汉弥补兵力上的不足,还使己方在战略目标上的优势荡然无存。

  同时,由于安营位置的选择,主将马谡与副将王平产生了矛盾,马谡不仅没有做到让下属服从,还做出了分兵的安排。在弱势兵力下,还采用分兵的策略并做到战而胜之的战例,目前我只能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洛阳、虎牢之战。在此我们可以看到马谡的一系列战前安排,不仅仅没有使蜀汉弥补兵力上的不足,还进一步拉大了蜀汉与魏方差距。

  而在开战后,马谡面对魏军的围山,并没有在魏军彻底完成包围前集中兵力与张郃决战,而是进行了几次尝试后就放弃了进攻,开始进行龟缩防守,而在魏军完成合围后,蜀汉在补给上的劣势更是进一步的削弱了蜀军的战斗力,此时的蜀军连最后一搏的战斗力都无法维持,更别提战而胜之了。

  最后,马谡抛弃了剩余的蜀军,独自逃跑,指挥官临阵逃脱,直接击碎了蜀汉方最后的战斗力,张郃率领的魏军大获全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