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韩信最诡异的奇谋,曾灭项羽20万大军!

  韩信乃是汉初三杰之一,著名军事家,一生经历百战,可谓是“攻必克,战必胜”,因此有兵仙之称。在他的一生中,经典战例可谓数不胜数。作战中,韩信脑洞奇大,屡出奇谋,其智谋甚至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韩信连续消灭代、赵、燕等国,率领数十万大军兵临齐国。其后,韩信出卖刘邦重臣郦食其,一举歼灭齐国。当时,楚霸王项羽正率领主力与刘邦在荥阳地区进行激烈的拉锯战,而他的老巢——彭城却直接暴露在韩信所率领的汉军面前。

  由于自身被刘邦拖住,因此他不得不派自己的爱将——龙且率20万大军去阻止韩信。十一月,龙且与韩信在潍水对阵,史称潍水之战。战前,韩信命人紧急赶制一万多条沙袋,随后将之投入潍水之中,阻挡了一大半的流水。

  随后,韩信派出一半的军队渡河袭击龙且,随后又命他们假装不敌,“仓皇”地逃过河对岸。看到此景,龙且高兴地说:“我和韩信是老同事,早就知道他不行,等我灭了韩信,连齐国都会是我们的!”

  随后,龙且率全军渡河攻击韩信,谁知楚军刚刚渡过一半人,韩信便命军士在上游挖开由沙袋组成的临时堤坝,河水疾驰而下。潍水中的楚军被河水冲走,化为鱼鳖,而幸免于难的楚军却被分为两部分。尚未渡河的军队见情况不明,拔腿便逃;而渡河的楚军却遭汉军三面合围,最终全军覆没,而龙且也被灌婴的部下——丁复所斩杀。

  此战之后,韩信全据齐地,刘邦三分天下已有其二,项羽的灭亡已呈不可避免之势。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潍水之战被视为韩信的典型战例,一直为后世所推崇,并被记载到司马迁的《史记》之中。

  对于潍水之战,后世兵家一直深信不疑,并有不少人试图效仿。然而结果却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到了晚清,曾国藩在对阵太平军的作战中,也曾试图复制韩信的神迹,然而最终却输得灰头土脸。

  痛定思痛,曾国藩逐渐认为,韩信的“潍水之谋”或许出于司马迁的杜撰。他在日记中写道:

  “沙囊壅水,下可渗漏,旁可横溢,自非兴工严塞,断不能筑成大堰”。

  简单翻译来就是,沙袋塞堵不了大河的水流,因为下面会渗漏,旁边会横溢,除非是严格的堵河工程,否则根本堵不住河水。如果是小河流,堵住的可能性大,但又不可能对敌军形成杀伤力,连让人站不稳的力道都没有。因此,曾国藩判定,韩信的“潍水之谋”断不可信。

  在曾国藩看来,中国的史学家大多不懂军事,因此在写史书时经常闹笑话,甚至严谨如《史记》《汉书》都不能免俗。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又如何懂得行军打仗之法?因此,在史书中总喜欢记载这些离奇的故事。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曾是迷信于各种巧计的曾国藩开始倾向于研究更加现实主义的兵书——《纪效新书》,毕竟这本书是精通军事的专业人士——戚继光写的。而在后来的战斗中,曾国藩等湘军摒弃了《三国演义》式的奇谋,采取“结硬寨,打呆仗”的打法,凭借土木工程与强大的正兵,最终击败了太平军。

  虽然韩信“潍水之谋”可能是假的,但他的战绩却是实实在在的,毕竟他确实击溃了龙且,但其具体细节,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证。和“潍水之谋”一样,齐国名将田单的“火牛阵”最近也广受质疑。

  自战国以来,历代都有人试图复制火牛阵,但最终的结果却都像个笑话。那些屁股着火的牛根本不会一古脑地往前冲,而是四处乱窜,甚至弄巧成拙,冲乱了本方阵型。安史之乱时,宰相房琯便对叛军使用了火牛阵。谁知耕牛根本不听指挥,反过头冲垮了自己人,导致一场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