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里被严重低估的人才,他们分别是谁?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那段历史最为大家所熟知,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无疑能够排进前三,一方面是《三国演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是这个时代涌现出了太多的英雄豪杰,不过,在耀眼的星光下,也有一些本来不俗的人才被严重低估了,比如下面要提到的这三位便在此列,他们个个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被严重低估的人才一:刘焉
刘焉字君郎,江夏郡竟陵县即今天湖北省天门市人,他是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说起来,刘焉是在事实上割据了蜀中的人,比起刘备,他并不差多少,刘焉是从寺主官的佐吏开始,以贤良方正进阶仕。
之后,刘焉一帆风顺,先做了雒阳县的县令,再做了冀州的刺史,再转做南阳郡太守,再做到九卿的太常和宗正,黄巾之乱后,刘焉认为在京做官不如在地方为长,便活动到了益州牧之职,同时兼一个监军使者,爵封阳城县候。
刘焉对于益州的治理是值得后人称赞的,他的法冶很严,而且是对百姓宽,对那些豪强官吏“严”,刘焉最聪明的一项举措,是以张鲁镇汉中,密使他斩汉使阻隔道路,再宣称因为张鲁阻隔道路而无法上贡,在事实上进行了割据。
张鲁攻西川,是因为刘璋猜忌他而杀了他的老母,张鲁才对刘璋反目成仇的,刘焉也有心狠手辣的一面,汉朝朝庭因刘表上奏得知了他的反意,派了他在朝中四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刘璋回去劝他安分守己,然而,刘焉却让刘璋留下不回长安,一方面继续进行割据。
后来刘焉的长子响应他的号召,勾结马腾造
反,结果被杀,另两个儿子也受到牵连而死,从现实上来说,刘焉做得要比刘备好,只是他没有诸葛亮这样的贤人相助,且他也确实年老了,来不及多有布置便撒手西去,将益州留给了刘璋,在法正、许靖。张松等人的撺掇下,他把益州拱手让与了刘备。
三国时期被严重低估的人才二:刘晔
刘晔的出身非常高贵,是汉室皇亲,在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被史家称为“佐世之才”,他属于曹操阵营的谋士,虽然曹操非常认同他的能力,但是因为他皇室宗亲的身份,一直对他也有所忌惮。
因此,刘晔始终无法接触最核心的机密,他的提议也多得到防备,因此,从曹操到文帝时期,他的提议时常不被采纳,其中魏国本可以依靠刘晔的计谋统一天下,然而无论是曹操还是文帝,都由于忌惮刘晔,两次错过统一的机会。
三国时期被严重低估的人才三:王朗
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即今天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他是曹魏时期重臣,并在校注儒家经典中非常有名气,后世将其称为王学,其孙女王元姬嫁给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缔造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海王氏和琅琊王氏的兴盛。
说到王朗的死,如今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被诸葛亮给气死的,其实,他这一生可能都没有见过诸葛亮,结果被罗贯中莫名其妙拉到两军阵前,让诸葛亮骂了一顿,最后被活活气死,真是够冤枉的,有必要在这里说一句,王朗在历史上是寿终正寝,谥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