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能称帝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个人帮了大忙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杨坚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开皇之治却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盛世,在杨坚一朝,也出现了不少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如杨素、高熲、韩擒虎、贺若弼、伍建章等等,无不是隋王朝的中流砥柱,而相较于这些人的威名,有个人虽然鲜为人知,可他却是杨坚代周建隋而绝不可忽视的最大功臣之一。
此人博学多才,深谙谋略,精通文墨,前期与杨坚可谓是相处融洽,可惜后来因为多次政见不合而终导致隋文帝对其疏远,最终调离京城忧愤而死。
李德林,是南北朝时期北齐人,其才能卓著,可谓是有名的大才子,北周武帝灭北齐之后,曾经宣旨:“平齐之利,唯在于尔”,可见李德林其赫赫才名。
言归正传,公元580年,北周宣帝弥留之际,已经是口不能言,随时都将驾鹤西归,于是这给了投机主义者以可乘之机,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正大夫郑译伪造诏书,让随国公杨坚成为辅政大臣,这可谓是天上掉馅饼,杨坚终是没能抵挡诱惑,答应成为辅政大臣。而刘昉和郑译提出让杨坚当冢宰,即为百官之首,须知道当年权臣宇文护就是这个官职,不过后来冢宰之权被大大的削弱,没有了统辖百官之权,而且还不掌控军事,那么为什么这两人要如此安排呢?原来他们冒着如此巨大风险,也是想要把握机会一飞冲天,他们分别提议,刘昉当小冢宰,就是杨坚的助手,而郑译则做大司马,掌控内外军事,如此两人算盘可是打的响亮,这不是分割了杨坚的权利吗?如此为之,想必杨坚只能成为一个傀儡,而真正的权力则被刘昉和郑译所操控,想得挺美,不过事实却没能如他们愿。
杨坚面对着如此提议,深知如此自己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境吗?他没有,不过他却拜访了一个人,就是我们之前说的李德林,兄弟可真不是一般人,如此令杨坚抓耳挠腮的难题,一朝就被李德林所解决了,所以说嘛,才子就是才子,果然是不同凡响。
李德林提出,大冢宰是不能做的,不过却可以重设一个官职,大丞相,并且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即合行政、人事以及军事三位一体的职位,至于刘昉和郑译,就让他们在你的大丞相府中任长史和司马,如此一来,刘昉、郑译也勉强屈服,杨坚也顺理成章成为名副其实的辅政大臣,可谓是双赢。
就这样杨坚借助李德林的计谋而走上了权臣之路,一个继宇文护之后,比宇文护更强势、更睿智、更雄心万丈的枭雄出现了。
杨坚以外戚身份佐政,自然激起了不少人的不满,除了宇文氏皇族的一些王爷外,还有着北周的一些老臣,其中相州总管尉迟囧、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这就是北周历史上有名的三总管叛乱。
杨坚是很头疼的,这三个总管一反,可以说北周半壁江山都牵扯其中,一个弄不好就会人死族灭,而这三个人当中,相州总管尉迟囧力量最为强悍,掌控的疆域和兵马都足以让北周忌惮,所以尉迟囧是关键人物,于是杨坚也派出了韦孝宽予以讨伐,没曾想,一到战场韦孝宽就病倒了,而且更糟糕的是韦孝宽手底下的三员大将在私底下收受了尉迟囧的贿赂,于是杨坚决定用其他的人来代替这三位将军,以免临阵倒戈嘛。
这个时候,李德林又出现了,他告诉杨坚,就算你撤换了这三个人,难道你能保证派去的人也能立场坚定的服从于你吗?此时追究,未必不会让这三个人因为自保而被逼投敌,所以此时的做法只需要派遣一个心腹到战场进行监督即可,如此杨坚恍然大悟,最终高熲毛遂自荐,后来风波也就平息了,平叛也取得了成功,尉迟囧一死,其他两个总管也就不足为患。
至此,杨坚算是彻彻底底的出了一口气,他的权臣之路最终扫除了障碍,而通往皇权的一步之遥,在不久的将来,杨坚终究是卖出了那实质性的一步,公元581年,周静帝禅位,杨坚代周而建立隋王朝,开皇盛世来临。能称帝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