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年可以挥霍30万两银子,杜甫为何穷得揭不开锅?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白,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也是唐朝诗歌史上的最为杰出的两个代表人物。李白的诗激情澎湃,奔放不羁,是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而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恢弘厚重,被誉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杜甫比李白小10多岁,但他们却结成了一对忘年交。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失去翰林供奉的职位,黯然离开长安,途经洛阳。在这里,他平生第一次见到了杜甫。当时的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杜甫却还默默无闻,但对文学的共同爱好,却使得两人一见如故。
两人的许多作品,都间接反映出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李白写杜甫的诗如《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以轻松戏谑的口吻,对杜甫的苦吟作风进行善意的调侃。
而杜甫写李白的诗歌就更多了,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对李白的深深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李杜两人不仅诗才绝世,而且还有一个共同之处:两人的仕途都极为坎坷蹭蹬。李白虽然满腹经纶,一腔雄心壮志,想要治国平天下,但他狂放不羁、棱角分明的个性,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使得他不为官吏场中所容,一生之中,只在天宝初年当了两年翰林供奉,此后就笑傲湖山,漂游四海。
而杜甫的命运更为艰涩。他先是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奔走于权贵之门,献上自己的诗赋,希望博得他们的青睐,最终只得到河西尉、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等芝麻官,职务卑微而收入微薄,连养家都难。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离开长安追随唐肃宗,被授予工部右拾遗之职,但很快又丢官罢职,又前往成都充当军阀严武的幕僚。严武死后,杜甫孤苦无依,被迫返回故乡,在耒阳去世。
两人虽然仕途都很不顺,但李白的日子要比杜甫好过得多。李白周游天下,所到之处饮酒作乐,花钱如流水,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曾说过,他游历扬州期间,一年时间内,花了30多万两银子,可谓挥金如土。
李白这么做当然是有底气的,有史学家考证认为李白祖上很可能是西域富商,家中本就不缺钱。加之李白从翰林院辞职时,唐玄宗“赐金还山”,赏了他一大笔钱。李白的两个妻子,一个是前宰相许圉师之孙女,一个是前宰相宗楚客之孙女,丈人家也有的是钱,故而李白总是有钱花。
但相比之下,杜甫一生却穷困潦倒。他祖上没有留下遗产,也没有有钱的岳父,自己的收入又极不稳定,导致家里经常揭不开锅,甚至他的一个儿子都被饿死,“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连温饱都难以保证。
李白杜甫是好朋友,李白挥金如土,杜甫穷困不堪,李白为什么不帮杜甫一把?其实也不奇怪。李杜虽是知音好友,但两人一生相聚的时候并不多,只在744年和745年短暂相聚。
除此之外,两人漂泊江湖,天各一方,“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几乎再没有见面的机会,李白就是想帮他也帮不了。况且李白后半生也逐渐陷入经济困境,自顾不暇,更没有帮助杜甫的实力了。了解更多李白与杜甫的历史,请阅读《李白与杜甫》,走进诗仙和诗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