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要囚禁胤禔?惠妃之后做了什么事情?
九子夺嫡是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康熙帝序齿的儿子共有24位,其中有9位参与了皇位的争夺,后称九龙夺嫡。在不少题材为清代历史的古装影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以这个历史事件作为主线的剧情,被人们熟知的“四爷”胤禛,“八阿哥”胤襈也都参与了这场斗争;除去这两位,参与九龙夺嫡的还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
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很清楚,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了王位,但是在看剧时大家是否会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四阿哥还是八阿哥,这两位皇子既不是长,也非嫡,比他们更具竞争力前三位阿哥为何没有笑到最后呢?
在这三位皇子当中,二阿哥胤礽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就被立为皇太子,那时的他才两岁。从小被宠着的胤礽变得日益骄纵,野心勃勃的他甚至还结党营私。这让他与康熙帝的父子关系逐渐紧张起来。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皇太子。也正因为此,其余皇子才开始了对皇位的争夺。
之后康熙曾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恢复胤礽的太子地位,但胤礽也许是死性不改,也许是认识到权力的重要,他依然选择与大臣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九月,康熙再次下诏废太子,这次之后,这位废太子再也没能等来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三阿哥胤祉看到这样的夺嫡乱局后,便主动退出了竞争。
那么大阿哥胤禔呢?身为皇长子的他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局呢?胤禔是康熙的庶长子,母亲为惠妃。当二阿哥胤礽第一次被废后,其实对胤禔挺有助益的。虽然康熙并不是多么喜欢这位庶长子,但是身为惠妃的独子,而且胤禔本人比较聪明能干,又因为他在众皇子中年龄居长,替康熙做事最多,所以康熙还是很器重他,还把监视胤礽的任务交给他。
胤禔在夺嫡中可谓是煞费苦心,的确,在二阿哥被废后,他的优势就凸显出来。有长子身份,前朝也有助力,还得到父亲康熙的器重。但这样的优势并没有让康熙动心,在废皇太子的同时,康熙就明确说过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如果听到这句话后的胤禔听懂了父亲的话语,也许不会走到那一步。
但是偏偏,胤禔就是康熙形容的那个样子——躁急、愚顽。胤礽被废,可胤禔却不依不饶,找到机会就向康熙进言,要求处死胤礽;在知道父亲不打算立自己为太子后,胤禔急急忙忙就想出了别的主意,那就是拉帮结派帮八阿哥胤襈参与夺嫡。八阿哥从小在胤禔母亲惠妃膝下养大,与他也是十分亲切。既然康熙不会选择自己,那有可能会选择八阿哥,那么追随、辅佐八阿哥的自己一样可以飞黄腾达。
后来他又被三皇子胤祉告发,胤禔用魇术废太子之事,康熙对这个儿子也是毫不留情,直斥其为“乱臣贼子”。这个罪名十分严重,而他的母亲惠妃此时却未替他求情,而是上书道胤禔自幼不孝,请求康熙将他就地正法。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大概是惠妃能想到的唯一可以救儿子的方法了,至少这次上书让康熙意识到胤禔是他的儿子,而自己作为母亲也很失职,走到这一步是十分的后悔和无奈,孩子有错,做母亲的也有错。康熙动容了,他也许也在反省自己在教导儿子时是不是也有欠缺,冷静下来,也就消减了大半的怒火。
这样一招苦肉计,让胤禔保住了性命。虽然他的大段人生就是被囚禁着,但比起其他兄弟在夺嫡中的互相残杀,或是雍正登基后的百般刁难,胤禔作为一个毫无竞争力的对手,一直活到了雍正十二年(1734)。
胤禔作为庶长子野心勃勃,一直十分密切的关注着康熙对皇太子的态度,这使得他能在皇太子被废后成为众皇子中最出众的那位,但他的目光却很短浅,遇到对手就想快速地置人于死地,还在康熙眼皮子底下支持其他皇子参与夺嫡,可以说是愚顽之至。但也正因为如此,这次失败后他就彻底丧失了对其他皇子的威胁,加上惠妃从中周旋,也算替他保住了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