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明明做了30多年的太子康熙为何要废掉胤礽?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按照康熙的遗诏,他第四个儿子胤禛继承皇位。胤禛的年号为雍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雍正皇帝。但雍正不是太子,在康熙统治时期,康熙皇帝曾经册封过太子,那就是太子胤礽。而且胤礽一口气做了30多年的太子,可在康熙在位的晚期被废。那么,康熙皇帝为何要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呢?
在中国古代王朝中,嫡子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胤礽的母亲是皇后赫舍里,赫舍里与康熙皇帝的感情很好,而且英年早逝。这奠定了胤礽的地位,年仅1岁半的胤礽就被册封为太子。在此之后30多年时间里,胤礽都是一人之下的太子。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康熙皇帝去世以后,肯定是胤礽继位。他是太子,具有天然合法性。可胤礽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康熙皇帝更不好对付。
在小说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卖官鬻爵、勾引后妃,几乎是一个无能之辈。但这仅仅是小说,历史中真正的胤礽虽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但也算一个守成之君。他被父亲康熙废黜的原因是权力,康熙皇室的权力欲望相当重,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胤礽做了30多年的太子以后,开始若明若暗的触碰权力,这就犯了康熙皇帝的大忌。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当年,宋太宗赵光义册封太子赵恒。百姓们看到太子赵恒以后高呼万岁,赵光义当时就不高兴了,说了一句“人心都属太子,把我放在哪?”在明朝初期,永乐皇帝朱棣也是这样。自己掌握所有的权力,太子连一点实际权力也碰不到。胤礽也犯了这样的错误,最后,自然会遭到康熙皇帝的反击。
康熙47年,胤礽被废除了太子之位。虽然一年以后,胤礽重新成为了太子。但这只不过是康熙的一种手段而已,因为当时其他皇子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已经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时候恢复胤礽的地位,是为了稳定局势。果不其然,两年多以后,也就是局势彻底平复以后,胤礽又一次失去了太子的地位。接下来,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的较量开始了。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随后老四胤禛继位。在康熙皇帝去世那年,国库储银只有700余万两。但是在13年之后,国库储银已经超过了5000万两。雍正皇帝在13年的时间里,使国库收入增加了7倍多。虽然雍正皇帝自身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方面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什么开疆拓土、万国来朝,都不如自己安居乐业。